日前,筆者來到漳州市長泰區(qū)陳巷鎮(zhèn)苑山村,阡陌縱橫的水田綠意正濃,農人們挽起褲腿深入田間,或播撒苗種,或施肥勞作……一顆顆“小稻苗”在陽光下隨風搖曳,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誰能想到,這塊綠意盎然的“希望田”,一年前是一塊雜草叢生的“撂荒地”。由于田地的水利灌溉設施不健全,再加上農戶的種植意愿不高,久而久之就成了荒地。
為讓耕地煥新生機,把糧食安全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長泰區(qū)自然資源局、農業(yè)農村局等單位,從2021年起開展“旱改水”項目,通過在田間建立蓄水池、鋪設排灌渠等水利灌溉設施,將周邊“旱地”變?yōu)椤八铩?,為水稻種植提供基礎設施條件,讓昔日“沉睡”荒地換綠裝、復生機。
“去年我們通過‘旱改水’工程,盤活了村里約52畝的土地,今年已經(jīng)全部種上了水稻,預計9月前后進入成熟期,可收成約4萬斤的稻米?!痹飞酱鍟浬蜓嗲嗾f,今年還有約145畝的田地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預計下半年可整治完成。
除了基礎設施保障之外,長泰區(qū)還提高各項土地整治項目的激勵獎補政策,包括青苗補償費、新增耕地獎勵金、新增耕地后期管護費等“真金白銀”的實在政策。
在“設施”及“資金”雙輪驅動下,長泰區(qū)從2021年開始,累計已完成補充耕地面積938.99畝。下一步,長泰區(qū)將加快推進“旱改水”項目建設,并建立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制度,將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層層分解,明確各級耕地保護目標和任務,做到“地、數(shù)、圖”一致,同時,持續(xù)加強違法用地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全力守住耕地紅線。(通訊員 林子越 林書敏 葉坤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