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要把幫扶的范圍擴大,拓展到南平其它縣市?!?/p>
“在產品包裝上,最好能統(tǒng)一起來,要有我們的識別碼。”
“可以考慮組建直播帶貨團隊,幫助村民擴大農產品銷售?!?/p>
……
近日,一場普通而又特殊的茶話會在建陽區(qū)嘉禾北路的“革命老區(qū)特產展銷服務中心”進行,建陽區(qū)溫州商會會長劉冬英,商會黨支部書記胡允設,商會常務副會長黃大亮,商會副會長、建陽區(qū)溫商僑聯主席劉日考等人又聚到一起,探討閩北革命老區(qū)村優(yōu)質農產品新一年的銷售思路。
“去年5月以來,從我們這里賣出去的農產品總額超過了120萬元。所以今年,我們更有動力,也更需努力地把這事做好,讓更多老區(qū)村村民實現增收。”劉冬英說。
茶葉、楊梅干、薯粉、淮山面、山茶油……展銷服務中心陳列架上整齊地擺放著30多種農產品,不時有商會會員買走一些。
“建陽溫州商會2001年成立,目前有180多家會員企業(yè),會員146人,其中歸僑僑眷48人。近年來,在當地民政、工商聯、僑聯等部門的幫助支持下,商會先后成立了黨支部和福建省首個外省異地商會僑聯。”劉冬英說,商會會員大部分在建陽待了幾十年,有些會員甚至在建陽出生成長,大家都把建陽當成自己的家鄉(xiāng)。
商會副會長徐鴻三是一名歸國華僑,已扎根建陽46年的他感慨地說:“建陽生態(tài)資源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產出許多富有特色的優(yōu)質農產品,但也面臨著缺乏銷售渠道的難題。所以,我們就想在銷售方面出點力?!?/p>
隨即,商會召開理事會議,對幫助農民賣農產品的事一拍即合,決定結合民政部門“陽光1+1(社會組織+老區(qū)村)牽手計劃”,幫助村民賣貨,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此后,劉冬英等商會成員奔走在各個老區(qū)村,尋找優(yōu)質農產品?!罢业胶卯a品后,我們就和村里合作,由村委會為村民的產品質量作保,商會負責推廣銷售。目前,我們已經和66個村開展合作,并依托遍及全國的溫州商會網絡以及微信群、朋友圈等平臺,積極為這些農產品開拓銷售渠道。”
“雖然我們不生產農產品,但我們是優(yōu)質農產品的搬運工!”今年1月底,劉冬英帶著建陽桔柚等多個農產品到溫州參加2023溫商大會,在會上推銷,得到很多人的認可。
“讓農民不愁賣,這事有意義!未來,我們建陽溫州商會和商會僑聯將繼續(xù)努力,爭取讓南平更多的優(yōu)質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海外。”劉冬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