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里零散的拋荒地變成‘聚寶盆’,讓鄉(xiāng)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這就是我們辦合作社的初心。”建寧縣農耕世家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沙洲村黨支部書記何水生望著山間連片的油茶林,黝黑的臉上漾著笑意。近日,在2025年三明市建寧縣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上,這片由黨建引領、村民共富的農耕世家合作社項目,憑借創(chuàng)新的茶油林農業(yè)經營模式和顯著的產業(yè)帶動效應,摘得一等獎桂冠。
“以前村里的油茶山荒的荒、散的散,我家那幾畝低產油茶,一年到頭賣不了幾個錢?!鄙持薮迕撠殤粜芎忧宓脑?,道出了曾經的困境。2024年,沙洲村黨支部瞅準村里閑置的林地、拋荒的耕地,決定以“黨建+合作社”的模式破題——由村黨支部牽頭,10名黨員帶頭,20余戶村民響應,整合零散資源,注冊成立建寧縣農耕世家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
村民在油茶山進行低產改造
“我們把村集體100畝油茶山的6年經營權折資入股,占股35%,村民每人投1000元占股2.6%,利潤扣除5%運行經費后全部分紅?!鄙持薮妩h支部書記何水生解釋,這種“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既盤活了沉睡的資產,又讓大家成了“利益共同體”。成立僅一年,合作社就像一塊磁石,把200多畝低產油茶山、100多畝拋荒林地、50畝閑置耕地聚成了連片的產業(yè)基地。
走進合作社的油茶加工車間,陣陣茶油香撲面而來?!斑@車間300平方米,花了近30萬元,其中20萬元是農業(yè)農村局的補助,現在能把鮮茶果直接在合作社進行烘干、壓榨,加工成精品茶油,附加值翻了好幾倍?!避囬g負責人、黨員何長財邊調試設備邊說。
這只是合作社產業(yè)鏈的一環(huán)。在山上,低產油茶改造項目讓畝產從500元躍升至2000元以上,15戶農戶(含6戶脫貧戶)的100多畝油茶山率先“蛻變”,帶動全村發(fā)展高產油茶近1000畝;在林下,100多畝“林藥共生”基地里,黃精、玉竹等中藥材長勢正旺,把曾經的荒坡變成了“藥圃”;在田間,50畝“稻魚共生”基地里,水稻青翠、田螺潛底,“古陸伊米”和稻花魚成了城里人的“搶手貨”。
林藥共生示范基地
“光油茶加工這一項,就可為合作社增收6000多元,加上林藥、稻魚的收入,村集體通過分紅直接增收4萬多元,二次分紅還能再添1萬多?!焙嗡闫鹳~來,眼里有光。
“林下掘金”,種出增收新希望,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加入到種植隊伍中去?!耙郧霸谕獾卮蛄愎?,顧不上家,現在在合作社油茶山、林藥共生基地除草、施肥,一天能掙140塊,有時一個月下來的零工收入就有2000多,還能照看孫子。”61歲的村民何國安望著枝頭沉甸甸的茶果,笑得合不攏嘴。
合作社的三個基地,每年能提供除草、栽種、加工等崗位100多個,像何國安這樣的村民,人均年務工收入超1000元。脫貧戶熊河清更是嘗到了甜頭:“不僅我家油茶山改造后多收了2000多,我在基地干活,一年又能攢下3000多,日子真是不一樣了?!?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caret-color: red;">
基地為村民提供勞務崗位
如今,合作社已帶動80余戶社員發(fā)展產業(yè),培育出5名懂技術的“土專家”、1名農產品經紀人,“建寧伊米”“沙洲茶油”“稻花魚”等生態(tài)食材漸漸有了名氣。下一步,他們計劃再辦2-3家家庭農場,建個農產品直播間,讓山里的好東西走得更遠。
從零散拋荒到連片成景,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fā)展,建寧縣農耕世家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用黨建的“紅線”串起綠色產業(yè),讓土地生金、農戶增收。正如何水生常說的“只要把根扎在土地里,把心放在鄉(xiāng)親們身上,鄉(xiāng)村振興的路就會越走越寬”。(建寧縣伊家鄉(xiāng)黨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