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境外疫情持續(xù)擴散蔓延,我國多地接連發(fā)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針對這一情況,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高度重視全國各地特別是重點地區(qū)糧油市場供應。為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部署要求,按照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生活物資保障組具體安排,立即啟動相關機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妥善應對。一是,再動員再部署糧油保供穩(wěn)市工作。二是,認真做好小麥稻谷競價銷售工作。
小麥稻谷調控力度大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每周投放小麥400萬噸、早秈稻60萬噸、中晚秈稻100萬噸。由于飼用替代消費增加,以及節(jié)前糧油加工企業(yè)補庫增加,前三周小麥拍賣成交持續(xù)上揚,成交較為火爆。針對小麥拍賣高成交、高溢價的情況,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已采取提高交易保證金、預付貨款、縮短交款期限、限制最低出庫率等措施,抑制投機行為,也督促成交糧食加快出庫,盡快形成終端市場的有效供給;同時,還根據市場需要研究調整糧源投放地點和數(shù)量,從本周交易情況看,效果已經顯現(xiàn)。此外,今年以來稻谷累計成交159萬噸,平均溢價維持在40~60元/噸的水平,與去年年底大體相當。
稻谷和小麥是我國重要的口糧品種,各地各有關部門始終堅決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不斷充實政府儲備,強化“產購儲加銷”各環(huán)節(jié)協(xié)同聯(lián)動,確??诩Z絕對安全。
從供需看,近幾年我國稻谷和小麥生產連年豐收,而消費量保持總體穩(wěn)定,當年產需一直是有結余的。據海關統(tǒng)計,2020年我國累計進口小麥和大米1132萬噸,同比有所增加,但也只占產量的3%左右。其中,大米進口主要是國際大米價格較低,成本優(yōu)勢明顯;小麥進口主要是滿足國內對優(yōu)質強筋弱筋小麥的消費需求,2020年還有部分飼用小麥進口,反映出進口小麥仍然具有價格優(yōu)勢。也就是說,這些大米和小麥的進口,主要還是由于進口具有品質或價格方面的優(yōu)勢,并不是國內供給有缺口。
從庫存看,我國稻谷和小麥庫存處于較高水平,能夠滿足一年的消費需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儲備充實,稻谷和小麥等口糧品種占比超過70%,調控資源豐富。近年來,36個大中城市和市場易波動地區(qū)均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建立了相當數(shù)量的成品糧油儲備,實際保障能力都在15天以上,如果再考慮企業(yè)自營的商品庫存,市場供應更加充足。
從加工看,我國糧油加工能力較強。目前納入統(tǒng)計范圍的兩萬多家加工企業(yè),每天可加工稻谷150萬噸、小麥80萬噸。以河北為例,按照該省目前加工產能測算,每天可加工5.2萬噸面粉、0.5萬噸大米,足夠全省城鄉(xiāng)居民吃3天。從近幾年情況看,我國大米、面粉加工企業(yè)開工率基本維持在50%左右的水平,因此如果有需要,加工能力的保障潛力是很大的。同時,隨著高鐵、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國內物流配送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也給糧油供給能力和時效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我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已建立多年,應急加工、儲運、配送、供應網絡健全,完全有能力滿足糧油應急市場供應需要。
秋糧收購即將結束
隨著春節(jié)臨近,近期收購進度有所放緩。截至1月25日,主產區(qū)入統(tǒng)企業(yè)累計收購秋糧12742萬噸,同比減少52萬噸;其中,中晚秈稻和粳稻分別收購2513萬噸、3140萬噸。從近幾年情況看,同期秋糧收購總量大體保持在1.2~1.3億噸的水平,今年秋糧收購進展處于正常水平。南方地區(qū)中晚稻旺季收購將在1月底結束,從近期收購進度看,已經基本進入掃尾階段,即將圓滿收官;東北地區(qū)粳稻旺季收購將在2月底結束,加上還有十來天就要過年了,收購量也在減少,預計春節(jié)后還會有一些上量。
據監(jiān)測,目前中晚秈稻、粳稻平均收購價格每斤都在1.42元,多數(shù)省份高于最低收購價格水平。黑龍江省啟動了粳稻托市收購,累計收購最低收購價稻谷306萬噸,收購主要集中在該省建三江等東部地區(qū),當?shù)禺a量大、商品量大、運距遠,價格一般相對較低。
這幾年在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農民市場意識逐步增強,加上庭院儲糧條件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農民并不急于賣糧,而是在一段時間內(也就是下年度新糧上市前),根據市場形勢擇機擇價出售,“常年售糧”正逐漸成為常態(tài),目前秋糧收購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高峰”。另外,稻谷是重要的口糧品種,像中晚稻作為口糧消費的比例高達80%,很多農民都有自留口糧的習慣,商品率本就比其他品種要低一些。去年疫情發(fā)生后,農民儲糧防災意識進一步提高,自留口糧的數(shù)量比往年還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