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陳開注在大棚里采收西紅柿。福州日報記者 原浩攝
稻浪翻涌繪出“豐”景,設施大棚果蔬飄香,新鮮水產暢銷海內外……過去一年,福州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持續(xù)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全力守好大家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書寫了生動的福州實踐。
端牢飯碗強信心
眼下,羅源縣飛竹鎮(zhèn)種糧大戶葉玉冰的田里冒出新綠,播下不久的油菜種子穩(wěn)穩(wěn)扎了根。3個月前,這里還是金黃一片,3000多畝地收獲水稻800多噸。
這兩年,她流轉了14個村的拋荒撂荒地,引進機插、飛播等機械化耕種模式,帶動數(shù)十位周邊村民一起種糧,“現(xiàn)在做農民也有奔頭”。
“去年糧食生產闖關奪隘,十分不易?!备V菔修r業(yè)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各地扛過臺風、洪澇、強降雨等一系列極端天氣挑戰(zhàn),全力以赴抓生產,實現(xiàn)糧食播種面積125.43萬畝,面積、收獲量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
這份答卷的背后,政策好、配套強、人努力等多種因素缺一不可。
去年,福州市出臺新版“糧八條”,對種糧政策支持力度只增不減:雙季稻種植每畝補助提高至450元,種植面積每增加100畝追加獎勵1萬元,降低拋荒撂荒地種糧門檻……拿出真金白銀,讓種糧農戶能獲利、多得利,踏踏實實種好糧。
通過平整農田、修機耕路、通灌溉水渠,小田并大田,瘦田改良田……一年下來,全市整治拋荒撂荒耕地7775畝,新改建高標準農田8.3萬畝,不斷挖掘土地潛力,為全年收獲奠定堅實基礎。
政策、配套建設給力,種糧積極性更高。從事水稻種植20多年的種糧大戶余秀俊說:“有政府支持、政策托底,種糧更加安心了!”
開發(fā)來源增物產
滿載深海沙丁魚、鮐魚、金槍魚等漁獲的遠洋漁船順利歸來,深海網箱中大黃魚捕撈上岸,生產的福州魚丸遠銷海外……新春將至,大量海鮮上市,在漁業(yè)大縣連江,大小漁港交易火熱,往來漁民憨厚一笑,“我們這,海鮮管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fā)食物來源?!?/p>
再度望向那田、那山、那海,在福州,人們的思路隨之打開: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循規(guī)蹈矩,要擴空間、多途徑開發(fā)食物來源。
耕地上,稻魚、稻蝦共生,描繪“一田雙收”新圖景。
“平均畝產干稻谷約475公斤,平均畝產鮮魚約47.5公斤!”偏遠的羅源西蘭鄉(xiāng)破石村里,聊起收獲,種糧戶陳小嬌很滿足,去年360多畝田地新辟為稻魚綜合種養(yǎng)示范田,播了新品種,還投放了福瑞鯉2號、黃顙魚?!安皇┗省⒉淮蜣r藥,稻米香,魚也嫩,嘗過的人都會夸贊?!?/p>
果園里,套種蔬菜、糧食,讓每寸土地生出好“錢景”。
在馬尾區(qū)瑯岐鎮(zhèn)的萬葉葡萄園,果農葉志平算了一筆賬:趁著冬春套種包菜、花菜、馬鈴薯,還能與七八月成熟的葡萄錯峰收成,這樣每畝利潤約為5000元,加上葡萄的效益,增收不愁。
林下種竹蓀、海里建“糧倉”……立足山海林田等資源稟賦,福州跳出單一種植模式,宜糧則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一年來,全市肉蛋奶、果蔬、水產品等重要農產品產量全面增長,充盈了“菜籃子”“果盤子”。
科技激發(fā)供給力
解決吃飯問題在于科技。發(fā)展“大食物觀”,還需向科技要出路。
冬日暖陽下,蔬美設施農業(yè)大棚里,水嫩的綠葉菜齊整青翠。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根系嵌在泡沫板里,觸及的竟是流動液體。
“這和傳統(tǒng)土培蔬菜的方式不同,水培蔬菜長在調配的營養(yǎng)液中,生長周期縮短近三分之一,具有口感脆嫩、上市早、產量高等特點?!被刎撠熑死钕蜓┱f,蔬菜種在水培池里,同面積場地可以產出更多蔬菜。投入生產后,帶動基地整體產量提升12%,產銷更旺了。
有了良法,也需良種配套?!傲挤N是豐收的動力,也是企業(yè)的金字招牌?!比f農高科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文濱說,他們自主研發(fā)的“萬農甜糯158”在鮮食玉米大會上嶄露頭角,仍在抓緊生產,確保高品質種子走向市場。
瞄準種業(yè),福州加快建設種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去年一年新建市級以上農作物新品種引種展示示范片(點)67個,引進農作物新品種927個(次),13個品種獲農業(yè)農村部植物新品種保護權授權,推動農業(yè)生產向“優(yōu)質、高效”升級,為構建“大食物觀”筑牢科技根基。
踐行“大食物觀”,讓福州實現(xiàn)向設施農業(yè)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不僅讓大眾餐桌更豐富、更營養(yǎng)美味,也讓飯碗端得更好、端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