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鄭鳳仙,1984年生,南平市浦城縣樂禾家庭農場負責人,先后獲得“南平市五四青年獲獎先進個人”、南平市“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第七屆福建青年創(chuàng)業(yè)獎“青年創(chuàng)業(yè)貢獻獎”、浦城縣“五一勞動獎章”、2021年度福建省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等多項榮譽。
群山環(huán)抱下的山壟間,一根根竹竿相互交錯排列著,竹竿上爬滿了四季豆的枝蔓,長長短短的四季豆“吊”在枝蔓葉間……在南平市浦城縣富嶺鎮(zhèn)員盤村樂禾家庭農場種植基地里,鄭鳳仙講述了他的科學種植“致富經”。
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求學“充電”站穩(wěn)腳跟
和大多數(shù)村里人一樣,鄭鳳仙在高中畢業(yè)后就外出打工,服裝廠、建筑工地等行業(yè)都有嘗試。多年的打工生涯,不僅沒有讓他實現(xiàn)當初“闖出一片天地”的夢想,反而成了一名實實在在的“月光族”。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他報名了法學函授大專班,并取得大專學歷。受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潮流的影響,2013年,鄭鳳仙從上?;氐嚼霞覇T盤村創(chuàng)業(yè)。
“剛回來那年,我和父親一起種煙葉,那年收成不錯,小賺了一筆?!编嶘P仙說,有了這一筆錢后,他繼續(xù)種植煙葉,同時仔細觀察市場,看準了投資較小的水果玉米和毛芋,種了30畝。就這樣,謹小慎微的鄭鳳仙一步步扎穩(wěn)腳跟。
2014年,鄭鳳仙成立浦城縣樂禾家庭農場,準備“土里淘金”。在確保銷路的前提下,擴大了水果玉米的種植規(guī)模,并多方尋找發(fā)展方向;2015年,他在政和縣某公司了解到種植秋葵不僅成本小,而且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在詳細詢問和實地考察之后,他向該公司購買種子,準備第二年進行種植;2016年,鄭鳳仙盤下當?shù)卮迕竦?0畝山垅田,起壟、施底肥、播種、除草……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秋葵長勢良好。“秋葵生長旺盛,每天每畝可采30斤,6月中旬上市至10月結束,畝產可達2000-4000斤?!编嶘P仙說。
在樂禾家庭農場里,鄭鳳仙每年都要忙著種植秋葵、水果玉米、百香果、毛芋、煙葉等,不僅涵蓋面廣,而且事情多。但他卻認為,只要看準市場多元種植,就會收到明顯效益。據(jù)悉,2016年,樂禾家庭農場全年總產值超58萬元,利潤近30萬元。
“聽了專家講解后才明白,種地講科學最管用?!睘榱诉M一步提升蔬菜種植管理方法,從“門外漢”變身為種植“能手”,在浦城縣農業(yè)農村局的幫助下,鄭鳳仙參加了南平市返鄉(xiāng)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訓練營、福州大學農村電商培訓班、福建農林大學新型職業(yè)農民(青年農場主培訓班)、農業(yè)部農村實用人才第三期(專業(yè)合作社班)等學習培訓班。通過外出學習,他增長了見識和技能,對發(fā)展農業(yè)的信心和動力更強了。
科學種植 走上規(guī)?;l(fā)展道路
經過兩年的摸索實踐,2016年底,他從當?shù)劂y行貸款20萬元,建起現(xiàn)代化蔬菜大棚,走上規(guī)?;N植之路。
“過去,發(fā)展農業(yè)靠天吃飯;如今,我們更愿意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種植中遇到的難題。”鄭鳳仙說,在科技特派員的“一對一”幫扶下,他當起了新型職業(yè)農民,通過努力不僅還清了貸款,土地流轉規(guī)模不斷擴大,還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和商標——“員盤”牌生鮮蔬菜商標。320畝的流轉土地,其中120畝采取“豆+稻”輪作的方法,先種四季豆后種水稻,利用四季豆根瘤菌固氮的特性與豆藤還田,提高土地有機質含量,減少氮肥的使用,達到保護土壤的目的。同時,還種植大棚蔬菜,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大大提高了蔬菜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力。
“2017年底,鄭鳳仙與浙江客商簽訂簽訂蔬菜買賣合同,產出的四季豆,對方以每斤2元的價格進行收購?!编嶘P仙算了這樣一筆“田頭賬”。水稻稻種換成適合輪作的高產新品種后,畝產600公斤以上,畝產四季豆約3000斤,訂購價2元/斤,刨去每畝人力成本最多2000元,種子等成本最多2000元,每畝凈賺至少2000元,加上煙葉、大棚蔬菜和輪種的水稻,預計每年能賺100多萬元……訂單農業(yè)的運作模式,讓鄭鳳仙沒有了銷售的后顧之憂,他把訂單分給村民一起種植,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四季豆采摘旺季,一天大概要雇100多人,一年支付村民工資約50萬元?!比缃?,鄭鳳仙的農場成了員盤及周邊村民就近務工的首選,可為周邊村民提供夏秋兩季做工需求,貧困家庭成員來基地也會優(yōu)先聘用?!耙驗橐咔闆]有出去打工,本來以為在農村賺不到錢,生活會很艱難,沒想到在樂禾家庭農場就掙了4萬多元?!闭诓烧苯返哪贻p媽媽小李笑著說,在家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比出去打工強多了!
競選村干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樂禾家庭農場的成功,讓鄭鳳仙對農村發(fā)展充滿了希望。于是,他懷著對鄉(xiāng)土的熱愛,主動競選村主任,帶著村民一起做新時代農民,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首先,得從改變村容村貌開始?!编嶘P仙和老支書林望田商量后,說干就干。摸清底子,想好法子,員盤村開始全面拆除房前屋后臨時搭建物,新建起農村公廁,升級改造三格化糞池,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安裝分類垃圾桶……經過一番努力,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為了進一步美化庭院、彩化村莊,村兩委班子給村民送去三角梅、繡球、木槿、長春藤等7個品種500多盆較好養(yǎng)護、觀賞性強的盆栽。如今,即使是初冬時節(jié),員盤村的房前屋后仍有鮮花盛開,令人賞心悅目。
“小時候農村大都是木頭房子,墻縫寬的冬天冷風直往屋里灌,雞鴨滿地跑,旱廁蒼蠅到處飛,現(xiàn)在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小洋房,用起水沖式廁所,房前屋后道路硬化了,路燈裝好了,還建起了文化廣場,新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看著村里日新月異的變化,鄭鳳仙感慨地說道。
“過去,一到晚上,村民就只能在鄰居家門口聊聊天,沒什么娛樂活動?!绷滞镎f,現(xiàn)在,村里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沿河修建了親水漫道,山上修建起登山步道和后山涼亭,農閑時候,村民們也跳起了廣場舞,沿溪散步、登山漫步欣賞家鄉(xiāng)新貌。
“希望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人人都能出去旅游,致富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目送運輸蔬菜的車輛駛出村口,鄭鳳仙又為推動員盤“員滿”奔小康籌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