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進六月,嚴富春在南平市光澤縣華橋鄉(xiāng)石壁窟村流轉的300多畝土地都已種上了檳榔芋,且長勢良好。5月29日,他驅車來到石壁窟村,與工人一起為這300畝檳榔芋澆水施肥,同時檢查有沒有病蟲害等。
嚴富春是華橋鄉(xiāng)吳屯村人。2012年,在外經銷圣農有機肥多年,并兼開了一家服裝加工廠,年收入有七八十萬元的他,經過嚴格的組織程序,高票當選為吳屯村委會主任。2015年又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并連任了兩屆?!皣栏淮夯貋碇埃覀兂朔N田種地,在家門口根本找不到事做。要想多掙點錢,只能外出打工?!眳峭痛迳峡舆呅〗M村民元蘭英說。
領老區(qū)吳屯脫貧
嚴富春進村的第一件事,便是動員村里幾位黨員共同成立農業(yè)合作社,把農業(yè)做大做強,帶動村增財,民增收。經考察嚴富春得知,村里下坑邊組的碓下垅地塊,有80畝由于是鹽堿地拋荒已久。嚴富春便多方奔走請教,希望能效益最大化地將這塊拋荒地利用起來。最后考慮到這塊地水質好,縣、鄉(xiāng)的水產專家建議可以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嚴富春便拉著幾位黨員迅速成立了“光澤縣光華漁業(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著手養(yǎng)殖四大家魚。合作社僅第一年便為村里增加了3.2萬元收入,并結合其它種植業(yè),解決了村里8個人全年的就業(yè)問題。
養(yǎng)殖過程中,嚴富春感覺自己養(yǎng)殖知識和技術過于匱乏,便自費到廈門海洋科技學院深造。2016年學成歸來,嚴富春開始擴大養(yǎng)殖業(yè)達150畝,并在科特派的指導下,進一步發(fā)展種植業(yè)達130畝。這年10月,全國打響了脫貧攻堅戰(zhàn),嚴富春招收了村里11戶貧困戶到合作社工作。
省級貧困戶江良泉一家四人都是殘疾人,其妻子和兩個孩子皆因小兒麻痹癥行動不便,自己則是兔唇。江良泉到合作社種菜后,嚴富春按150元一天的工資付給他,一個月能領3600元左右,同時江良泉還有3畝土地入股合作社,一年能分到3000元左右的紅利。就這樣2016年底,在合作社工作的11戶貧困戶都順利脫了貧。
與七彩吳屯共舞
脫了貧的吳屯村,越發(fā)的生機勃勃,并上線了“七彩吳屯”抖音宣傳平臺,嚴富春的想法也越發(fā)的活躍起來。2018年,嚴富春又牽頭成立了“光澤縣俏滿枝果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種植了85畝獼猴桃,140畝苦瓜,120畝花菜,30畝辣椒,同時開始養(yǎng)了210畝小龍蝦。合作社招收了8名固定工,工資4500元每月。另考慮到有些村民需要照顧家里,不是天天有空,便招收了14名散工,散工工資按女工100元一天,男工120元~150元一天計算。“2018年,僅散工工資,我們合作社就付了20多萬元,并為村財增收了10.5萬元?!眹栏淮赫f。
“以前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打工都沒人要了,就只是家里的負擔了。沒想到現(xiàn)在還能在家門口就業(yè),工資還有120元一天,竟還能為家里減輕負擔,真是太好了!”元壽南說。
為了將各地游客吸引到吳屯村來觀山水、吃美食、釣魚、釣蝦、采果、摘菜、體驗七彩吳屯的同時,帶上好吃的東西和好心情回去,吳屯村以嚴富春合作社飼養(yǎng)的小龍蝦為媒介,連續(xù)舉辦了幾屆“小龍蝦”節(jié)。2018年的“小龍蝦節(jié)”,讓36戶小額信貸入股脫貧戶每戶當天就都獲得3710元分紅;促使“上坑邊小龍蝦”品牌注冊成功;并與來自武夷山的3名客商簽訂了小龍蝦等農產品長期供需協(xié)議……
在小龍蝦項目的帶動下,吳屯村又先后發(fā)展了百香果、大棚蔬菜、獼猴桃等特色項目,流轉土地1200畝,流轉費的10%作為集體收入。“到2019年年底,在嚴富春等人的帶動下,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兩千多元增至14440元,村集體收入也從不足5萬元增至30多萬元?!碑敃r的吳屯村下派書記高光健說。
助富美吳屯振興
嚴富春在發(fā)展農業(yè)種養(yǎng)殖的道路上穩(wěn)扎穩(wěn)打,越走越寬。2020年,嚴富春又成立了“福建省南平豐樂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并與廈門東照貿易有限公司簽訂了一年的玉米訂單協(xié)議。嚴富春便流轉了村里600畝土地種植花青素玉米,這600畝土地有一半是閑置地,有的還是拋荒地。嚴富春鼓勵村民承包土地自己去種,公司負責保底收購,還提供農資、技術等。嚴富春說:“村民承包不需要任何本錢,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風險,種得好的話利潤更大?!庇谑?,脫貧戶江良泉承包了20畝,村民元小兵承包了15畝。最后江良泉掙了4.2萬元,元小兵掙了1.1萬元。而這一年,嚴富春負責成立的幾個合作社為村財增收了13.2萬元。
2021年,沒有續(xù)簽到足夠多玉米訂單,嚴富春便嘗試種植了300畝檳榔芋,效果不錯。今年嚴富春擴大了檳榔芋的種植面積,并在鄉(xiāng)政府的建議下,還跨到石壁窟村流轉了300畝土地,其中有60畝是拋荒地。為石壁窟村增加了1.2萬元村財,并解決了8個就業(yè)崗位。
“我是逐年摸索,逐年增加種植面積和品種。我覺得做事不能故步自封,但也不能盲目求大?!眹栏淮赫f,“一步一個腳印,成功的幾率才更大。這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村里和村民負責?!?/p>
與此同時,嚴富春正在修建農產品加工廠廠房,準備將玉米加工成開袋即食的產品,將檳榔芋加工成酒宴上蒸肉末的芋頭條塊等產品。嚴富春是一個農業(yè)發(fā)展大戶,因此對于農業(yè)的發(fā)展前景一直都很關注。“近年來第一產業(yè)和第二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是一個趨勢,前景廣闊。加工廠建成后,預計能提供30個就業(yè)崗位。”嚴富春說。“同時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大玉米和檳榔芋種植面積,玉米至少1500畝,檳榔芋1000畝,這樣不僅能徹底解決土地閑置、拋荒的問題,還能大范圍鼓勵村里人承包種植,帶動大家共同富裕。”
“嚴富春是個腳踏實地的人,做事又有想法,敢于摸索,在他的帶動下吳屯村從最初的‘省級貧困村’變成了‘省級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比A橋鄉(xiāng)黨委書記黃水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