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疾病或泛塘造成死亡的魚蝦蟹等水生動物尸體,一些養(yǎng)殖戶往往隨意丟棄在塘邊路旁,甚至扔到外河水域,嚴重污染了環(huán)境。
魚蝦蟹等尸體其體表、鰓和腸道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細菌,體表還可能有寄生蟲,且死后在高溫下更容易腐敗變質,招惹蚊蟲。不認真處理,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會嚴重污染空氣、環(huán)境,甚至影響人身安全;堆放在塘邊路旁,隨雨水沖入池塘或者外河水域還會引發(fā)二次污染,可謂是害人害己。建議養(yǎng)殖戶改變隨意丟棄的不良習慣,及時采取無害化處理措施。
1、發(fā)現因病或泛塘死亡的魚蝦蟹時,需準確查明原因,及時采取恰當的補救措施,搶救活的存塘養(yǎng)殖動物,待溶氧等指標穩(wěn)定后,再用專門工具,及時、徹底打撈所有死亡的養(yǎng)殖動物,防止腐敗進一步破壞水質。
2、尸體掩埋是目前廣泛使用的處理辦法,操作簡單方便。選擇干燥、平坦,遠離住宅、道路、河流的偏僻地區(qū),挖2米以上深度的坑,同時在坑內放入4:1的生石灰,并及時覆蓋泥土并壓實土壤。
3、進行無害化處理時,操作人員應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注意做好自身保護措施。
4、打撈死亡水生動物尸體的工具及時進行消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