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場里的工人正在打理種苗
眼下,正是苗木萌發(fā)的大好時節(jié)。筆者日前走進位于龍文區(qū)朝陽鎮(zhèn)的茗譽果苗場里,只見鳳梨釋迦、百香果、蓮霧、樹葡萄、紅皮龍眼、長果桑等100多個類別的果樹種苗綠意盎然,長勢喜人,漫步其中,心境如春光般清澈透亮。今年38歲的王仁杰是園區(qū)的負責人,向筆者介紹起場里的種苗,他如數家珍,一臉驕傲。
“我們這個基地有20多畝,10多公里以外的書廳村還有30多畝,共種植300多個品種的果樹種苗,價格區(qū)間從十來元到上千元不等,大部分都是來自臺灣的高端水果品種,其中基地培育的25萬株鳳梨釋迦苗已提前被全國各地的客戶訂購?!痹谒砗?,苗場的工人正忙著分揀、裝筐、打包,一份份“整裝待發(fā)”的種苗即將銷往全國各地。
恒坑村支部書記王志雄介紹說,苗木培育是恒坑村的特色產業(yè),全村家家戶戶從事這一行業(yè),苗木種植面積超過1000畝,是許多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而王仁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創(chuàng)業(yè)的頭幾年時間里,王仁杰從基礎開始不斷學習新的培育技術,并通過育苗、種植、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加上村里獨特的苗木嫁接技術,王仁杰培育出的種苗好、成本低,廣受客戶好評。到了2004年8月,王仁杰注冊成立茗譽果苗場時,苗場的種苗已增加到20多個種類80多個品種,年產苗5萬株。
果苗會種會選,更得會賣。王仁杰說,他注冊成立苗場時,當時全村只有三臺電腦,一臺是村委會的,一臺是村苗木協會的,還有一臺就是他的。從那時起,他就是通過這臺連上互聯網的電腦,將果苗以郵政快遞方式賣到全國各地,借助網絡打開了新的市場。
“種苗也要及時根據市場行情,淘汰老舊品種,引進新品種?!蓖跞式苷f。了解到臺灣水果品種豐富資源,2016年4月,他只身來到臺灣中部和南部地區(qū)參觀考察臺灣水果種苗市場,與臺灣20多個果苗基地建立了合作關系,平均每年從臺灣引進20至30個新品種進行培育,并邀請臺灣的果樹專家每年來漳州基地指導兩至三次。
王仁杰始終認為農業(yè)市場大有可為,尤其是國家提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后,農業(yè)越來越成為有奔頭的產業(yè)。他告訴筆者,村民們靠種植苗木增收,但有不少都是小打小鬧,面積小、數量少、品種老舊,缺乏市場競爭力?!笆紫纫J識到,產業(yè)興旺靠各自發(fā)展、散漫成沙的老路子是行不通的,所以大家必須抱團發(fā)展。”為帶動村民致富,不斷提高全村種苗生產和經營的組織化程度,2018年5月,王仁杰注入資金1000萬元成立了福建茗譽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在漳州南靖、泉州南安、三明以及廣西設了分公司,通過“互聯網+企業(yè)+農戶”的發(fā)展模式,帶動農戶增收。“從購種、培育、聯系客戶賣苗,整個過程公司都為村民提供免費指導并協助辦理,種植效益好了,苗木信譽也更加有保障。去年全村通過我們這里銷售出去的種苗有100多萬株,產值500多萬元,村民收入都有了明顯增加,全村種苗產業(yè)規(guī)?;⑵放苹躏@。”王仁杰高興地說。
談到下一步規(guī)劃,王仁杰告訴筆者,他準備在目前基礎上擴大種植面積,并與相關農科院展開合作,培育更好的種苗,以期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農村天地廣闊,只要踏實肯干,完全可以大有作為,為家鄉(xiāng)建設盡一份力,這也是我應該做的。”王仁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