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出苗時間與溫度關系: 花生最適宜的出苗溫度,早熟小花生為23攝氏度,中晚熟大花生為26-30攝氏度。溫度越高,花生出苗速度越快,例如大部分品種日平均氣溫14攝氏度時大概20天左右出苗,日平均氣溫升高1攝氏度,出苗時間約縮短1.5天。 二.溫度過低,三種風險巨大: 大部分地區(qū),建議谷雨(4.20)后進行春播 這兩天下點小雨,有不少農(nóng)戶想種花生,這萬萬不可! 因為花生是喜溫作物,溫度低于13℃時種子不會發(fā)芽。北方(谷雨——立夏)為播種的最好時期。 原因: (1)雨后氣溫升高,雖然達到20℃左右,但是地表潮濕,水分蒸發(fā)吸熱,地溫會比較低,花生不會萌芽,溫度不到,提前種植半個月也沒用。 (2)谷雨前,天氣多變,溫度忽高忽低,如果遇到低溫高濕,很容易出現(xiàn)種子霉變,爛籽現(xiàn)象,造成花生出苗率低,所以過早播種不但不增產(chǎn)反而減產(chǎn)。 春花生,一定要等谷雨過后,溫度回升,氣候趨于穩(wěn)定再播種。 花生科學種植實驗: 1.地溫低于13℃永不發(fā)芽; 2.地溫13℃至15℃花生發(fā)芽需要21天;3.地溫15℃至20℃花生發(fā)芽需要14天;4.地溫超過20℃花生發(fā)芽需要7天。 1.低于發(fā)芽溫度:本身就不能發(fā)芽,必然爛種爛芽; 2.溫度時高時低:播種時溫度不算很低,但是播種后若干天溫度下降,導致發(fā)芽時間漫長,在土壤里面感染病菌的可能性大,引起部分霉病,導致出芽率低。 3.濕度大:溫度低,出苗時間漫長,中間可能有連雨天氣,而濕度過大往往會導致氧氣過少,最終導致花生腐爛。 所以再次提醒,春花生播種時不要踐踏溫度的紅線,要看準節(jié)氣以及未來多天的溫度雨水情況。拿不準的朋友,多咨詢身邊種地高手或者適當晚播,春花生生長周期長,適當晚播影響不大。 拌種,很重要。 此外,還特別應使用花生專用種衣劑拌種包衣,能起到增產(chǎn)、抗病、防蟲、壯苗的作用。去年,因雨水較大,很多花生在后期出現(xiàn)根腐病、果腐病,花生種很容易帶菌,所以,今年更需要注意拌種的問題。 用種子重量0.1%的50%甲基硫菌靈、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種子重量0.3%的三唑酮、咯菌腈等拌種,密封24小時后播種,可預防病害、降低爛種發(fā)生的幾率。 每畝種子可用70%噻蟲嗪(銳勝)20-30克或30%毒死蜱500毫升或60%吡蟲啉20-30毫升+2.5%咯菌腈(適樂時)20-30毫升或50%多菌靈50-75克拌種,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并預防花生爛種及根(莖)腐病等。 拌種后,要做到晾干種皮后再播種。 春花生生育期相對較長,不比夏花生麥子收割后要搶種,春花生早幾天晚幾天差別不大,所以一定要等溫度穩(wěn)定后再播種。 春季出現(xiàn)低溫陰雨和倒春寒天氣過程,由于氣溫低,加上長期陰雨,易造成土壤濕度過大,使春花生種子不能發(fā)芽或爛芽,影響全苗,或雖出了苗亦會因冷害而死苗。 春花生從播種至幼苗期,不同生育階段其抗寒性是不同的,播種后種子胚根長出2-3厘米或未發(fā)芽,抗寒力較差,遇到不良天氣,容易爛種或爛芽;當幼苗剛破土皮,而植株還未長出地面時,抗寒力較強;春花生三片真葉前也較易受到寒害。 關于播種至幼苗期低溫陰雨的冷害指標問題,在各地做了許多調(diào)研工作,認為低溫為影響的主導因子,但陰雨天氣引起土壤漬濕亦是造成爛種的主要原因,其具體指標大致定為: 當播種后日平均氣溫低于13℃,連續(xù)3天以上,并伴隨陰雨,土壤水分過多,就會發(fā)生爛種;若日平均氣溫低于10℃,連續(xù)5天以上,并伴隨陰雨,土壤漬濕,就會引起嚴重爛種。若日平均氣溫13℃,連續(xù)5天以上,無降水或少降水也造成一定爛種。 花生播種時間,一般10厘米地溫最佳是在15℃以上時播種。 此外,還應科學澆水,防止大水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