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祖宅流轉給村里運營,我放心!”看著被打理得井井有條的祖宅大齊書院,長樂營前街道長安村村民林麗英豎起了大拇指。
長安村是有名的僑鄉(xiāng),村中閑置古宅資源眾多。許多古厝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存在眾多安全隱患。
“2016年,在美麗鄉(xiāng)村規(guī)劃建設過程中,我們考慮到,長安村尤其是長安河周邊環(huán)境優(yōu)美,還留存著大量古厝資源,便萌生了結合古厝資源、更好地發(fā)展鄉(xiāng)村經(jīng)濟的想法?!遍L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林巖云說,經(jīng)多方探討和研究,村兩委決定通過古厝流轉方式,結合熱門的夜色經(jīng)濟模式,建設長安不夜城。
由古厝改造的長安客棧。(長安村供圖)
但古厝流轉,談何容易?“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很多村民不愿流轉自家祖宅,也有一部分村民擔心自身相關權益受到侵害。流轉初期,許多村民保持觀望態(tài)度?!绷謳r云說。
一次機緣巧合下,林巖云遇到回來祭祖的林麗英。
林麗英的老宅是位于長安村中心的大齊書院,這個林氏家族的祖宅,當時已空置6年,逐漸破敗。得知林麗英有流轉祖宅為村里所用的想法,族中大部分人表示支持,但也有部分人反對:“這是我們的祖宅,村里要拿去干嘛?”“萬一被村里收走不還怎么辦?”
面對這些疑問,村干部通過上門、電話、微信等方式,積極與族人進行溝通,從古厝每年的修繕、保養(yǎng),到如何活化利用,一一道來,而針對大家最擔心的古厝歸屬權問題,村中更是反復研究,給出了一份流程完善的流轉合同。
村干部真誠的態(tài)度打動了林麗英的族人,他們態(tài)度開始發(fā)生轉變。特別是看到合同這顆“定心丸”,當家人任依姆果斷拍板,決定無償流轉:“如果祖宅可以為村里所用,那我們一定要支持,他們在為村里做事情,我們也不能讓他們寒了心!”
2016年,長安村投入25萬元對大齊書院進行修繕,還原其“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客官寓富室宦宅寬宏”的風采,并新建大齊圖書館與研學基地,安排專人定期進行保養(yǎng)。從此,大齊書院不僅成為鄉(xiāng)親們文化、娛樂、休閑、健身活動的好去處,還幫長安村提升知名度,賺到了文旅的“第一桶金”。
大齊書院的成功流轉,為古厝流轉工作開了一個好頭,林麗英更是現(xiàn)身說法,為華僑、村民答疑解惑、消除顧慮,許多原本持觀望態(tài)度的村民看到了村里的能力與誠意,紛紛轉變態(tài)度,積極配合,加快了古厝流轉工作。
2022年,長安村注冊村企唐安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著手實施長安不夜城項目的建設。隨著長安不夜城的建設,咖啡館、民宿、餐吧等新型業(yè)態(tài)逐漸入駐,提升村莊的文化品位,為鄉(xiāng)村發(fā)展增添新動能。
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目前,長安村已有12座古厝被活化利用,其中有8座作為文創(chuàng)、幼兒研學基地等盈利性質場所開放,4所作為公益場所開放,為長安不夜城打下堅實的配套基礎。功能繁多的古厝設施結合獨具特點的夜色經(jīng)濟模式,引得游客紛至沓來。去年,除去成本,古厝運營為村財增收30余萬元。
隨著長安不夜城綻放光彩,村民活用古厝熱情高漲,古厝流轉工作正根據(jù)項目需要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澳壳埃覀冃铝鬓D了一座長安河邊的古厝,準備將其打造為具有游客集散中心功能的‘長安小驛站’。對于部分未流轉的古厝,后續(xù)我們將指導村民進行修繕,改造成為民宿、餐館等項目,帶領他們一起增收。”林巖云說。(宋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