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畬族拳登上了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式;這幾天,我們村黨支部書記鐘團玉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畬族拳可氣派哩?!睂幍赂0彩锌地犬屪遴l(xiāng)金斗洋村村民鐘劉華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每當夜幕降臨,村內家家戶戶都能聽到練拳、對棍的習武聲。只要不是身體原因無法習武的,絕大多數村民都會打畬族拳。”金斗洋畬族拳非遺傳承人雷盛榮介紹。
在村內,記者看到,武術傳承基地、武術主題公園、尚武廊等畬族武術設施一應俱全;畬族武術標識、武訓墻繪等具有畬族特色的印記凸顯?!爱屪迦俏覀冏孀孑呡吜粝碌呢敻唬荒軄G棄。”這是金斗洋村村民的心聲。如何讓畬族文化與金斗洋村的振興同頻共振?
走文旅融合發(fā)展路子。目前,金斗洋村正規(guī)劃非遺畬拳體驗、農業(yè)科普親子體驗等項目,不斷深化文旅融合發(fā)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此外,積極打造“畬家寨”旅游品牌,創(chuàng)新推出“周末農家樂+畬家三寶+畬族武術節(jié)目演出”旅游路線,將畬族文化體驗融入旅游項目;建設可容納100多名游客食宿的民宿項目,承接學生研學、企事業(yè)單位團建等活動。
作為福安市畬族人口較為聚集的區(qū)域,康厝畬族鄉(xiāng)以畬族文化為著力點,建成4個村少數民族歌舞臺,策劃畬族武術研學基地項目,完善畬族地域文化標識,大力推進文旅融合發(fā)展。
康厝畬族鄉(xiāng)東山村同樣讓人眼前一亮:村道干干凈凈,居民樓排列整整齊齊;活動中心、畬族文化長廊等一應俱全。
30多年前,東山村卻是另一番景象,村民鐘奶仁清楚地記得家鄉(xiāng)過去的樣子:房子“掛”在半山腰上,瓦殘木朽,風雨飄零。1989年,東山村整村易地搬遷工程啟動,村民陸續(xù)“下山”。
既要“搬下山”,更要“富起來”。在大力發(fā)展茶產業(yè)的同時,東山村引導年輕力量回村成立合作社,打開農產品銷路助農增收。同時,村里與掛鉤幫扶的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一起策劃生成27個項目,引入資金500萬元;利用幫扶資金建設分散式光伏發(fā)電扶貧項目,每年村集體可增收3萬多元。
多措并舉,帶旺畬村。東山村村集體年收入由過去的3000元增至2022年的53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2.45萬元?!叭俗兦诳炝耍衩婷沧兒昧?,生活就有盼頭?!闭劶靶律畹母惺軙r,東山村村委會副主任鐘新喜的回答言簡意賅。
“一村一品”,致富路寬??地犬屪遴l(xiāng)還下大力氣擴展杜家洋村壽桃種植、擴大竹沃村黑木耳規(guī)模、推進鳳洋村畬藥園建設,通過規(guī)?;⑵放苹N植提高群眾收益。去年,全鄉(xiāng)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2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