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寧德市古田縣城西街道羅峰村,一池競相綻放的荷花最先映入眼簾,或含苞待放,或爭相斗艷,或嬌羞欲語,碧綠的荷葉、嬌艷的荷花、穿行的游客和古香古色的民居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畫卷。
羅峰村歷史悠久,是中國傳統(tǒng)村落、省級美麗鄉(xiāng)村、重點革命老區(qū)村(原閩浙贛省委重要駐地)。村內(nèi)留存有明清古建筑38座,清末到民國初年西洋教堂1座,摩崖石刻20多處,以及古道、古寨、古井等遺跡。此外,以烈士魏雪馨為代表的魏氏子弟,也為該村留下了許多革命傳奇故事。
近年來,羅峰村緊抓古田縣實施鄉(xiāng)村振興的戰(zhàn)略機遇,以古村落發(fā)展為載體,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在政策的扶持下,完善景觀荷花塘、步行棧道等基礎設施,修繕修整古民居、舊校舍,打造魏雪馨烈士館紅色教育基地,進一步探索“研學+”新模式,發(fā)展休閑生態(tài)游,為古村振興注入澎湃動力。
行走在羅峰村之中,掩映于滿池荷花、青山綠水間的傳統(tǒng)民居,不僅是歷史的物證,也是古韻的鄉(xiāng)愁。走進上回堂,其木構門樓頗為壯觀,門樓內(nèi)是鯉魚弄(又叫停轎坪),右側為擋風水的照墻,廳堂青磚鋪面,上方匾額殘留“種德鋤經(jīng)”字樣,魏氏家族“耕讀傳家”的祖訓仍然可尋,頗有意味。
走至羅峰紅色教育基地,魏雪馨烈士塑像矗立在廣場一旁,莊嚴肅穆。魏雪馨出生于羅峰村,1938年進入省城的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附屬中學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先后擔任中共福建省委政治交通員、省委福州閩江工委聯(lián)絡員等。1947年,她不幸被捕,歷經(jīng)10個月的痛苦折磨,于第二年被秘密處決于福州,年僅26歲。基地展廳內(nèi)全方位展示了魏雪馨等烈士事跡。
此外,游客還可參觀食用菌生產(chǎn)示范園,探索銀耳種植、加工的奧秘,或前往小西紅柿種植基地,體驗休閑采摘的樂趣,或者探尋石刻、古道,感受歷史文化的積淀……不失為假期觀光休閑的好去處。
羅峰村駐村第一書記黃維江介紹說,該村還積極融合村莊特色,打造青年干部“四下基層”實踐基地,修繕百年小學校舍作為“四下基層”實踐展館,簽約10戶農(nóng)戶作為駐家實踐點,進一步整合村莊資源,把干部教育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融合,也為羅峰村建設帶來新的思想、新的活力、新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