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慶節(jié),我是在農(nóng)村的打谷場上度過的。那天,我來到岳父家所在的武家溝村,幫他們碾黍打場,與鄉(xiāng)親們一起分享了勞動的快樂和豐收的喜悅。那場景,至今難忘。
凌晨,我睡得正香,就聽窗外喊:“潤洲,起吧,碾場去了?!笔窃栏傅穆曇?。我一睜眼,只見天還黑漆漆的。我推了推身邊酣睡的妻哥:“哥,醒醒,爹喊咱們呢?!蔽覀z穿好衣服,向場院方向走去。這時,村子里響起了第一次雄雞報曉聲。隨后,斗折蛇行的山路上又響起了一串串腳步聲,也往場院的方向趕來,是前來幫工的鄉(xiāng)親們。過去武家溝村有100多戶人家,如今只剩六七戶了。每年碾場的時候,大家互相幫忙,碾完一家,再碾下一家,十分和諧融洽。到了場院,天漸漸亮了起來。我學(xué)著鄉(xiāng)親們的樣子,將黍子解開,再一圈一圈鋪在地上,要鋪得均勻,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薄了容易把黍米碾碎,厚了碌碡軋不透。鄉(xiāng)親們一邊鋪黍,一邊拉著家常,上至國家大事,下至柴米油鹽,無所不說。比如說:北京奧運會取得了圓滿成功,提升了咱中國人國際地位;咱中國人多力量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戰(zhàn)勝了汶川大地震;今年雨量充沛,籽粒飽滿,又是一個豐收年;岳父家種地肥料使得足,功夫下得到,產(chǎn)量也是全村最高的。
太陽升起來了,黍子也鋪完了。妻哥發(fā)動著農(nóng)用車,拉著碌碡開始碾軋。過去碾場用騾馬,如今用現(xiàn)代化機械了。僅用了一個多小時,便碾下了頭遍。我和鄉(xiāng)親們給黍子翻了身,重新鋪好,又開始碾軋第二遍。太陽升高了,汗水洇濕了衣衫,但場院里卻仍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吃過午飯,我們開始捆秸子、清穰子、揚木锨……到太陽落山時,場院里冒出了兩座小山似的金黃的黍米堆。最后,滿滿裝了35個纖維袋,大家估算了一下,按每袋80斤計算,共計2800斤。一位鄉(xiāng)親說,大集體的時候,全隊的黍米也不過打這么多,一戶只能分到20幾斤,可如今,一家就比得上一個隊的產(chǎn)量。地還是同樣的地,糧食卻不知翻了多少倍,這都是黨的政策好啊!另一位鄉(xiāng)親和岳父開起了玩笑:“老漢,今年你就頓飽吃黃糕吧!”岳父開心地笑了,樂得胡子都一翹一翹的。
這個國慶節(jié),是我度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國慶節(jié),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和偉大祖國的日益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