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丸,也叫豆腐丸,俗稱“水龍”或“瑞祥”,是興化鄉(xiāng)村廣為流行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因“水龍”呈圓形,寓意圓滿、如意、吉祥,所以也常被用作鄉(xiāng)村節(jié)慶禮俗食品,或城鄉(xiāng)喜宴的菜肴之一,其味鮮美,頗受人們喜愛。
豆丸做法簡單,先把豆腐揉成泥,加入香菇末、蘿卜碎、芹菜末或蔥末、花生碎,葷的可以再加肉碎、蝦米等,然后揉成團,再在外面滾上一層干淀粉定型。下鍋煮熟,一顆顆外表光潤、內(nèi)在鮮香,湯清丸嫩,是家常煮湯的一道好食材,也是莆仙鄉(xiāng)村戲棚邊的一道特色小吃。
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一,莆田市城廂區(qū)泗華村溪安祖社前有搶豆丸的元宵習俗,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人們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風調(diào)雨順、無災無病。村民要把豆丸提前做好,煮的時候加入食紅,出鍋后豆丸變成紅色,晾曬在溪安祖社的庭院內(nèi)。然后,在碗里或紅色袋子里裝上五個豆丸,寓意五谷豐登、五子登科,以備人們爭搶。
“豆腐成圓染紅光,托盤托出桃花妝。跳踉擲灑八方去,福運自有人爭搶?!鞭r(nóng)歷二月初一,往年都有近千名村民和游客齊聚泗華村溪安祖社搶豆丸。當天上午,溪安祖社外的廣場上,早早就候滿了男女老少。11時30分許,喜慶的鑼鼓聲響起,三聲火銃響后,搶豆丸活動正式開始。30多個身著白衫紅褲的小伙子,分別從不同地點跑出,雙手托舉裝滿豆丸的托盤跳躍而起,接著往下一撒,豆丸傾盤而出。在喜慶的鑼鼓聲中,眾人踴躍爭搶,活動一般持續(xù)1小時左右。之后,溪安祖社董事們也會把預先留下的紅豆丸現(xiàn)場用大鍋烹飪好,紅丸嫣然,鮮嫩多味,清淡爽口,再加上數(shù)點翠綠的蔥花,色澤美觀,以供村民、游客共享福澤。
搶豆丸即是搶福氣。莆田人喜歡紅色,紅色豆丸象征著熱烈、喜慶、祥和、興旺。每個人手里多多少少都能搶上幾袋豆丸,收獲滿滿,喜笑顏開地返回家中,仿佛把福氣和好運都搶到了手中。
農(nóng)歷二月二,這一天又被稱為龍?zhí)ь^、“春龍節(jié)”。當天,全家人圍在一起煮搶來的豆丸吃,共同祈望新一年團圓平安,事業(yè)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