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驅車從福州市區(qū)出發(fā),進入永泰地界后,車子盤旋在通往富泉鄉(xiāng)的公路上,大約半小時后,滿目蒼翠間,民族風色彩勾勒的鳳凰圖騰和“協星村”三個大字躍入眼簾。
車在協星村旅游集散中心停下,登上觀景亭,憑欄遠眺,遠山如黛、近水含煙,油茶花開勝似雪、云霧繚繞賽仙境,讓人驚嘆:大山深處竟藏著這樣一方秀美畬村。
增顏值:
由表及里的蝶變
在旅游集散中心,有一處協星村傾情打造的“網紅”景點——烏石山亭。此烏石山非彼烏石山,但亦有“回首登臨處,大城燈火浮”的妙處。
各地驢友紛紛前來體驗畬村新景。當天恰逢雨天,天公雖不作美,但擋不住游人熱情,只見三五好友自帶茶具,在亭中賞景品茗聊天,好不愜意。
順著臺階往下,亭下別有洞天。工人忙碌著,這里正打造一個全景“農家樂”項目,主體工程已在收尾。
憑窗而立,界竹口水庫全貌盡收眼底。偶有船只劃過明澈如鏡的水面,便激蕩起一片水光瀲滟。
很難想象,這里曾是環(huán)境臟亂、交通閉塞的破敗山村。鄉(xiāng)村大變樣始于2020年,從市級美麗鄉(xiāng)村精品村到省級鄉(xiāng)村振興試點村,協星村不僅村容村貌實現蝶變,也撬動鄉(xiāng)村發(fā)展迭代升級。
雷大坤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協星村人,擔任協星村支部書記20多年。協星村改變,他是見證者也是建設者。
他說,協星村是永泰少數民族最集中的居住地,縣鄉(xiāng)兩級高度重視掛鉤幫扶工作。在他們的大力幫扶下,協星村變了:干凈整潔的村居環(huán)境、清新怡人的田園風光,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變化,協星村更有深入“里子”的改變。
今年8月起,協星村試點推行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文明積分制,開展“清潔家園”專項行動,通過衛(wèi)生評比、積分獎勵等方式,引導全民參與村莊保潔。共治共享的鄉(xiāng)風文明,讓協星村實現由表及里的美麗升級。
添氣質:
娓娓道來的畬韻
如果說,詩畫山水圖是協星村向游客送上的見面禮,那么,永泰縣畬族民俗館,便是協星村為游客娓娓道來的“驚喜”。
協星村畬族人口有561人,占全村總人口的93%。作為典型的畬族村,協星村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注重村莊文化的振興。
協星村將舊村部改造提升為永泰縣畬族民俗館,收藏展出畬族傳統服飾、生活習俗用品、家風家訓等200多件特色展品。
藏品由民俗專家鮑國忠提供。他說:“把畬族人民保留下來的民俗器物組成專題展,對村民來說是一種鄉(xiāng)愁寄托。從旅游、鄉(xiāng)村發(fā)展的角度看,可以幫助大家更加了解畬族文化?!?/p>
修繕一新的雷氏祖屋,與民俗館遙相呼應。在鄉(xiāng)村文化挖掘過程中,鄉(xiāng)賢和村民紛紛加入進來。百年祖厝的修繕,花了40多萬元,約一半費用靠鄉(xiāng)賢集資。
“85后”范國錦,是市委辦派駐協星村的第一書記,9月來的。他越深入了解這個特色畬村,越迫切想讓更多人知道它的美好。上個月底,他和愛人就把婚紗照外景拍攝地選在了協星。
“別看這只是村里的民俗館,但用的卻是時下最流行的智能語音導覽。圖騰信仰、家風教化……游客只要用手機掃碼,就能聽到
畬族文化知識點講解。”帶領參觀民俗館時,范國錦熟絡地向介紹起來。
“下一步,我們打算在智能語音導覽系統中加入更多‘協星’元素。”
范國錦介紹,民俗館正在全面提升,之后將通過恢復民族節(jié)日和民族服飾等,發(fā)掘協星畬族文化亮點,讓協星成為永泰縣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成為一個具有較強體驗感的游學目的地,成為一個獨具民族魅力的旅游村落。
創(chuàng)特色:
筑巢引鳳的基礎
眼下正值油茶籽采摘季,協星村的茶油工坊熱鬧非凡,新建的茶油烘烤爐等設施已投用,村民們手上忙個不停,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富泉鄉(xiāng)黨委政法委員王志勇是村里的??停3泥l(xiāng)政府騎電動車20多分鐘到協星村。協星村的發(fā)展,是富泉鄉(xiāng)的重要議題,由鄉(xiāng)黨委書記親自掛鉤,每月至少研究2次關于協星鄉(xiāng)村振興、美麗鄉(xiāng)村項目建設。
王志勇介紹,這個茶油工坊投入了約50萬元,建成以后,便于村民們榨油,同時也可增加村財收入,大約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3萬元以上。下一步,協星村計劃通過品種改良,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并延伸產業(yè)鏈,注冊畬家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除了茶油工坊,協星村還新建了污水處理、田間灌溉等設施,推進飲用水、主干道、旅游廣場、民俗館等基礎設施提升,累計投入900多萬元,為推動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范國錦充滿信心地說,協星村將聯合攜程公司,共同打造“度假農莊”項目。項目將融入畬族文化和富泉羊兩個“王炸”元素,以點帶面打造“有的吃、有的玩、有的住”富泉畬鄉(xiāng)體驗線路,推動鄉(xiāng)村連線成帶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