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康村是上杭縣官莊畬族鄉(xiāng)第三大行政村,全村有816戶312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112人。人口基數(shù)大,貧困人口多,村集體經(jīng)濟薄弱,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2017年12月底,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選派我到德康村駐村任職。兩年多來,我扎根山村,把村民當親人,用真心換真情,為推進德康村全面發(fā)展扎實工作……”7月17日,到德康村時,駐村第一書記李榕生動情地說。
傾情駐基層,把責任“扛起來”
駐村伊始,李榕生通過走訪老黨員、老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了解村里最需要解決的事情。反映最多的就是,作為三千多人口的行政大村,現(xiàn)有村部實際使用面積不到120平方米,除了村民服務室外,會議室僅有不到50平方米,召開全村黨員大會容納不了80多人,有的只能站著開會。村部現(xiàn)有條件滿足不了村務發(fā)展和村民辦事需要。
從群眾最急需解決的事情開始,李榕生于是在向派出單位領導匯報駐村工作情況時,重點匯報新建村部的問題,同時將“幸福院”建設納入一并考慮。幾經(jīng)努力,通過與海外華僑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的愛國人士的積極聯(lián)系溝通。2018年8月,促成了“閩籍海外社團青年骨干研修班”成員赴德康村開展考察活動,并獲得旅居泰國華僑蔡先生50萬元的捐贈,用于村德康村幸福院的建設。2019年和2020年,李榕生又通過派出單位,爭取了兩家華僑基金會向村委會捐贈了20萬元,用于“幸福院”建設資金。
即將竣工的德康村“幸福院綜合樓”
李榕生介紹說,德康村幸福院綜合樓占地面積240余平方米,共四層共計1200多平方米,設有幸福院、村民文化活動中心、臨街店面等,該綜合樓于2019年10月動工興建,將于2020年8月底竣工。屆時,不僅增加村級資產,又可新增物業(yè)租賃收益,預計僅物業(yè)收益一項一年可增加村財收入4萬多元。
傾力解難題,讓民心“暖起來”
“要想做好群眾工作,就一定要把村民當親人對待,把村民的事當自己的事來辦,用真心換真情……”李榕生如是說。
想致富,先修路。梁吉坑是德康村最偏遠的自然村,村里的一條斷頭路是長期以來梁吉坑村民的一個心結。2019年年初,李榕生倡導“自己的家園自己建”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得到村“兩委”干部的一致同意。
說干就干,一年來,李榕生帶領村“兩委”干部發(fā)動村內有威望的長者、熱心公益事業(yè)的年輕人和外出鄉(xiāng)賢共同做村民的工作,修路的提議最終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贊同。村民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修路涉及的土地,村民們也自愿捐了出來。
正在擴建的“梁吉坑道路”
最終,梁吉坑自然村45戶村民全部簽訂了捐地捐款《決議書》,捐地擴寬路段所需用地計1423平方米,捐款6.7萬多元。
德康村“四好農村路”
兩年多來,德康村多方籌措資金逾千萬元,拆除危房、空心房、烤煙房和旱廁2560平方米;新建了兩條計3.7公里“四好農村路”,改建、硬化和修補村內道路1000多米;新建修建農田水利設施、實施人飲工程3項;新建農民公園“畬鄉(xiāng)緣廣場”,并增設戶外運動體育器材、增設道路路燈“亮化工程”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德康村“畬鄉(xiāng)緣廣場”
傾心扶產業(yè),讓群眾“富起來”
如何讓群眾的生活“富”起來,一直是李榕生思想上繃緊的一根弦。
為激發(fā)村集體“造血”功能,李榕生與村“兩委”深入研究討論,充分利用德康村獨特的生態(tài)優(yōu)勢,組織村里種植養(yǎng)殖專業(yè)戶、貧困戶成立了“德康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種植養(yǎng)殖大戶+貧困戶,發(fā)展特色種植養(yǎng)殖和電商網(wǎng)絡銷售模式,帶動農戶、貧困戶增收。
德康村“智能溫室大棚”
為盤活村集體經(jīng)濟項目,李榕生充分整合村級閑置用地,一方面將村集體資產物業(yè)、山林以租賃方式獲得收益,另一方面用好用活省、縣兩項扶持村級集體經(jīng)濟150萬元資金投資運作,為脫掉貧困村帽子、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jīng)濟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土地流轉興建了20畝“智能溫室大棚”,實現(xiàn)年租金4萬元。
全面脫貧,“富口袋”和“富腦袋”一個都不能少。為進一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李榕生積極為德康村激勵性扶貧項目奔波,認真對接扶貧政策。通過實施土地流轉約50畝,建立“萵苣+檳榔嶼”激勵性扶貧項目種植示范基地,吸納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鼓勵貧困戶主動參與發(fā)展林下經(jīng)濟種養(yǎng)殖蜂蜜、靈芝、河田雞等激勵性扶貧項目,并為貧困戶解決產品滯銷等問題。
德康村村貌
在李榕生的帶領下,2018年年底,德康村實現(xiàn)脫貧摘帽,所有貧困戶均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為1.55萬元,比2018年增長6.25%;2019年,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32.69萬元,比2018年增長36.89%。( 賴容 藍綠燕 實習生 謝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