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將樂縣石富村航拍全貌。蕭祖玲 攝
東南網(wǎng)三明4月28日報道( 肖曉敏 吳學生 肖祖玲)谷雨時節(jié),走進三明市將樂縣安仁鄉(xiāng)石富村,滿眼望去,田間成片綠油油的煙葉被雨水沖洗后顯得格外亮麗。修葺一新的村舍、寬闊平坦的村道、整齊劃一的水電管網(wǎng),賦予了這個大山深處的村子一股現(xiàn)代氣息。隨處可見的高立挺拔的路燈,似乎儀仗列隊,歡迎著四面八方的來客。
可誰又能想到,這個生機勃勃、如詩如畫,近日被福建省民政廳評為“五星級農(nóng)村幸福院”、被中共福建省委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領(lǐng)導辦公室推薦為省級鄉(xiāng)村振興實績突出村的村莊,三年前,還是一個“空巢村”“貧困村”?
該村的“鳳凰涅槃”,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國網(wǎng)三明供電公司選派的駐村扶貧干部、石富村駐村第一書記——胡斌。
4月16日,胡斌在田間地頭考察煙葉生長情況。蕭祖玲 攝
狗見了他,也不叫喚了
農(nóng)村人,喜歡養(yǎng)狗,主要為了護家。在石富村,多數(shù)村民家中都會養(yǎng)上一只狗,不圈、不栓,遇有陌生人來訪,一頓狂吠。一方面,有通知主人有人靠近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提防主人家被侵害遭受損失。
然而,在胡斌身上,卻是例外。這些家犬,見了他,不僅不叫喚,還搖頭擺尾。甚至,胡斌還未到村民家中,狗就老遠跑出來相迎。
石富村,曾是將樂縣32個精準扶貧的貧困村之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戶。受地理位置限制,該村經(jīng)濟得不到較好發(fā)展,村民主要經(jīng)濟來源靠耕地和外出務工經(jīng)商,60歲以上老人191人,是當?shù)赜忻摹翱粘泊濉薄柏毨Т濉薄?/p>
2017年12月,胡斌受指派入駐石富村任第一書記,進行脫貧致富幫扶。為了把村里情況摸熟摸透,他專門自制了一個“民情民意表”,哪一家哪一戶,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什么幫助,每個村民家有幾口人、田有幾畝地、主要致貧原因、靠什么收入......在胡斌的“民情民意表”中,一一記錄“在案”。
在剛駐村不久的一次入戶走訪中,胡斌發(fā)現(xiàn),村里的易地扶貧搬遷戶楊春華、張長星“蝸居”在狹小的土坯房里,屋里漏雨不說,還有倒塌的危險。為了讓這些易地搬遷戶住上新家,他聯(lián)合村“兩委”班子成員到鄉(xiāng)、縣民政部門跑了十幾趟,終于爭取到12.5萬元危房改造補助金。2018年的春節(jié),村里的易地搬遷戶集體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
今年93歲的李勝豐,老伴去世得早,兒子身體不好還需要長期服藥,家庭條件十分困窘。木制房屋,最怕的就是電力安全隱患而引發(fā)火災。在下基層調(diào)研中,胡斌看到他家中凌亂的內(nèi)部用電線路、殘破不堪的插座,一陣的擔憂后馬不停蹄掌握到全村類似情況,聯(lián)系到將樂縣供電公司,將所有破舊電線換上了新線路,還套上了防護管套,燈泡也變成環(huán)保節(jié)能型。
正如胡斌所說的“取信于民,就得實打?qū)嵉囟酁榇迕褶k實事,不是紙上談兵”。一次次的走訪、一次次的關(guān)心,一次次家人般的推心置腹、一次次當家事般的解決困難與問題,不僅拉近了胡斌與村民的距離,村民家中養(yǎng)的狗也慢慢地將他認為主人,進出再不叫喚。
2019年1月31日,胡斌到李水興家走訪,與李水興的父親拉家常。蕭祖玲 攝
村民見了他,有了主心骨
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李水興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家里93歲高齡的父親是他唯一的依靠??粗鴷r常犯病的兒子,望著幾乎一貧如洗的家,李水興父親每日愁眉苦臉、悶悶不樂,不愛交往,不茍言笑。
為了讓李水興能夠早日脫貧,駐村后的胡斌絞盡腦汁,不僅為村里身體殘疾和精神疾病的貧困戶爭取到更多國家政策補貼,還會同村“兩委”為他們安排到村里面的公益性崗位,從事村里的保潔、維護督導村內(nèi)治安等簡易勞動。就這樣,李水興終于上了崗,與他父親一樣,整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慢慢好轉(zhuǎn),似乎又找到生活的希望與“主心”。
除此之外,胡斌與村“兩委”干部還針對村里其他貧困戶的特點,白天黑夜登門“支招”,鴨棚租賃、珍稀樹種管護、“清語橙”種植等一項又一項的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增收措施的“落地”“開花”。僅11個月,8戶貧困戶就脫貧摘帽,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只有三年的駐村時間,希望我離開后,村民和村財都能有一些穩(wěn)定收入的項目作為基礎(chǔ)?!边M一步鞏固貧困戶的脫貧工作,增加村財收入,讓所有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是胡斌在解決貧困戶脫貧后的一塊“心病”。
2019年10月,在以胡斌為主心骨的村“兩委”的幾經(jīng)考證和努力下,村里第一個“借光造血”工程——首批光伏發(fā)電項目順利投運,將每年為村財和村民帶來3萬多元的固定“陽光收益”。與此同時,隨著苗木培育、水稻制種等一批可持續(xù)發(fā)展項目如火如荼地推進,石富村的村財收入成倍增長,由三年前的不足6萬元到如今的固定收入20多萬元,翻了三番之多。2018年12月,石富村實現(xiàn)脫貧摘帽。
胡斌,自然也就成了這些貧困戶、這些村民、這些村干部的主心骨。“問問胡書記”,是他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們,就是喜歡大事小事找胡書記商量,就是習慣大事小事聽聽胡書記的意見。
2018年12月7日,胡斌在太子參種植基地與村民一起育苗。蕭祖玲 攝
村里有了他,走上“鳳凰涅槃”之路
過去,石富村沒有自來水管網(wǎng),村民的飲用水都是從山溝里引來的“山泉”,一有洪澇災害,全村人都只能喝“黃泥湯”。而且,豬欄、糞舍和臨時搭蓋的屋棚等隨處可見,亂堆亂放、管理無序,是當時胡斌入駐村莊的整體形象。
“一定要改變,一定要建設一個美麗鄉(xiāng)村。”有了村民收入和村財收入的穩(wěn)步提升作為保障,胡斌暗下決心。
說干就干。在取得村“兩委”和村民的支持后,全村上下打響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戰(zhàn)役。以往臨時搭蓋的設施一個個地被拆除,原來的水泥路變成了兩側(cè)綠植環(huán)繞,飲水水源過濾池的建成和自來水管網(wǎng)的敷設徹底解決了村民飲水、用水安全問題,利用村里“閑地”建成的休閑廣場、充滿濃濃“敬老、愛老”愛意的“幸福院”、農(nóng)居文化景觀帶等場所,街面“蜘蛛網(wǎng)”線路整治和房屋立面水泥墻統(tǒng)一改造......從2018年開始,石富村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在變得更加美麗。
而伴隨著石富村的日新月異,是胡斌一連幾個月都蹲點在村里,與村民同吃同住,從制定方案到整合資源再到施工建設,每一步,他都力爭做到親力親為,只為把事做實、把成本降到最低。因為,“村里的每一分收入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在村民活動中心的兩座木質(zhì)涼亭建設中,胡斌四處打聽和比較用料的質(zhì)量與成本,硬是和村“兩委”干部不辭勞苦地跑到千里迢迢之外完成采購,這一“跑”,就節(jié)約了10余萬元的物料費。
“作為一名曾經(jīng)的軍人、一名電力員工、一個近三十年黨齡的老黨員、一名扶貧第一書記,不管哪一種身份,都不允許我有半點偷閑和馬虎?!迸R別之時,胡斌錚錚鐵骨、擲地有聲的一句話,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石富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