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與喜愛的福建歌仔戲演員合影留念。
福建省客家山歌非遺傳承人張冬梅在傾情演唱。
近日,“親親閩臺緣東南廣播聽友會”暨兩岸非遺文化表演交流活動走進臺灣高雄、云林,非遺傳承人紛紛使出絕活,以精彩絕倫的技藝表演,吸引了眾多臺灣民眾追捧,再續(xù)兩岸文化情緣。
非遺入島:真火!
“八月十五呦,看月光咯,看見鯉魚呀,跟水上呦,鯉魚不怕漂江水啊,戀妹不怕路頭長喲……”7月28日,一曲悠揚婉轉(zhuǎn)的客家山歌《八月十五看月光》,拉開了兩岸非遺文化表演交流活動云林站的序幕,來自福建省非遺傳承人的一個個絕活,令臺灣民眾驚嘆喝彩,掌聲不斷。
作為客家山歌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張冬梅的山歌甫一亮相,就引得許多臺灣客家鄉(xiāng)親紛紛跟著哼唱起來。張冬梅告訴:“這次入島展演,可以讓兩岸山歌在劇本、唱腔、歌詞、曲調(diào)等方面互通有無,有助于豐富山歌的多樣性,促進兩岸山歌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p>
連城木偶戲大師李明卿表演了提線木偶寫毛筆字技藝,現(xiàn)場觀眾紛紛離開座位,近距離感受木偶戲傳承人的絕技,當(dāng)“兩岸一家親”五字寫畢,迅速俘獲了一大批“粉絲”。李明卿高興地說:“小小木偶一線牽,不但連起了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記憶,也加深了兩岸民眾的情誼?!?/p>
“臺灣木偶戲跟隨福建先民傳入,在表演劇碼、行當(dāng)角色、表演藝術(shù)等方面,臺灣木偶戲都繼承了福建木偶戲的規(guī)制風(fēng)格。這次福建非遺傳承人來臺灣獻藝,讓我們見識了原汁原味的木偶戲,特別是老師們精湛嫻熟的技法,讓我們很欽佩。”臺灣青年劉永豐是一名木偶戲迷,跟著巡演隊伍從高雄一路來到云林,連看兩場的他直呼過癮。
展演活動行將結(jié)束,島內(nèi)民眾的熱情絲毫不減。在舞臺的一側(cè),省級非遺古琴藝術(shù)代表性傳承人張俊波輕彈一曲閩派古琴《憶古人》,其如行云流水般的高超琴藝,贏得聽眾的陣陣掌聲。在舞臺的另一側(cè),是福建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技藝體驗區(qū),只見泉州木偶頭雕刻傳承人黃雪玲正在手繪木偶頭,一撥撥臺灣民眾來到體驗區(qū),向黃雪玲請教木偶頭雕刻的基本技法。
“兩岸同根同源、文化一脈相承,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責(zé)任。舉辦兩岸非遺表演交流活動,有助于增進兩岸同胞的了解,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敝鬓k方之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負責(zé)人說。
觀眾參與:好熱!
“看到那么多泉州文化元素,我好幾次熱淚盈眶!”祖籍福建泉州的臺灣導(dǎo)報社長林文雄說,“我從小就聽阿嬤講起泉州,今天見到家鄉(xiāng)人、聽到家鄉(xiāng)話,感覺特別親切?!?/p>
李毅妹是云林人,她是東南廣播公司的忠實聽眾,聽說福建的非遺要來展演,她半個月前就撥打熱線報名。在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技藝體驗區(qū),李毅妹第一個舉手參與互動,跟著黃雪玲體驗泉州木偶頭雕刻。
“云林是臺灣布袋戲之鄉(xiāng),這里也有木偶頭博物館和布袋戲館,大家從小就喜歡看傀儡戲,所以,對這次演出都很期待。臺灣的布袋木偶戲是從福建傳過來的,聽說大陸的木偶戲更注重基本功,木偶頭雕刻也更形象逼真,這次在現(xiàn)場好好體驗了一把,果然名不虛傳?!笔盏近S雪玲老師贈送的一個布袋木偶,李毅妹激動不已。
在觀眾互動環(huán)節(jié),嘉義人陳麗麗成了全場的幸運兒,她抽中了特等獎——一件由福建省級非遺傳承人陳燕榕制作的剪紙作品《剪夢》,高興得合不攏嘴?!拔覀円淮笤缇蛷募瘟x開車過來,一是讓孩子接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這是最好的教育課堂;二是近距離感受福建藝術(shù)名家的絕技,在島內(nèi)這樣的機會很難得?!?/p>
施沛琳是閩南師范大學(xué)閩南文化研究院的臺灣教師,主要教授閩南語民歌、閩南語戲曲等,這次暑假返臺后一直忙著課題《福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海外傳播》,聽說福建的非遺展演活動走進云林,她特意背上相機和電腦趕到現(xiàn)場,為課題研究收集第一手素材。
“福建是大陸的非遺大省。近年來,全球興起了學(xué)習(xí)漢語的熱潮,如何讓非遺更好地對外傳播,值得兩岸好好探討。這次福建非遺走進臺灣,不僅有閩臺傳承人切磋技藝、觀眾親身體驗,還有很多臺灣青少年積極參與,對于保護和推廣非遺文化很有幫助?!笔┡媪照f。
對此,臺灣好事聯(lián)播網(wǎng)副總經(jīng)理洪翠蓮深表認同:“以前臺灣老百姓都是通過收聽廣播,了解福建的南音、歌仔戲和客家山歌。如今,福建把非遺以線下活動和巡回展演的形式,直接送到臺灣民眾家門口,不但讓年長的民眾受益,還吸引到更多臺灣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