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文爬上樹割取棕片
將棕絲紡成棕繩。老房土墻、悠長巷子是他們的“工作坊”
“雖然蓑衣的社會需求量少了,但人們對棕藝始終認可。只要打造產(chǎn)品,迎合市場,棕藝的傳承就有希望?!?月2日,在周寧縣禮門鄉(xiāng)仕本村村民李樹文家大院里,一家人忙著制作棕墊,他笑著向說道。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碧K公的這份曠達和樂觀,始終在手工藝人的匠心中堅守著,使人感受真切。
制作棕衣,需十八般武藝、十六道“兵器”
“串串蓑衣種種田,彈彈棉花過過年?!鼻О倌陙恚蛞拢ㄓ址Q棕衣)一直是樵夫、耕者和漁民遮風擋雨的工具。上世紀70至90年代,禮門鄉(xiāng)可謂是“棕衣之鄉(xiāng)”,特別是在仕本村、芹源村等地,三成以上人家以編織蓑衣為業(yè)。
“棕衣防寒防潮,幾十年了還能穿。穿上它,再大的雨,都不會淋濕。棕衣最適合南方多雨氣候?!崩顦湮闹钢鞣粔ι蠏熘呐f棕衣說道。
棕片為布,棕絲為線。工匠們穿針引“線”縫制棕衣
棕藝令李樹文自豪。從一片片棕片制成一件棕衣,采用剪、抓、捻、搓、疊、縫、捋、燒等多道工序,其上衣和下裙40多張棕片,全靠長達200多米的棕繩縫制。整個制作工期至少三天。
棕衣制作采用的是生態(tài)工藝,就連潤滑縫針用的山茶油也是純天然的
如今,這種“慢工出細活”所制作的蓑衣已被各種雨具取代。彈簧床、席夢思及塑料掃把等現(xiàn)代日用品的出現(xiàn),讓棕墊、棕掃帚等棕制品乏人問津。棕藝傳承一度陷入困境。
匠人的匠心不僅要體現(xiàn)在工藝上,也要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F(xiàn)代人泡茶所用的棕刷、農(nóng)耕館展示的棕衣,讓李樹文得到了啟發(fā)。他將原本1米多長的棕衣縮小為8寸,這一創(chuàng)意給棕藝帶來了新生?!懊阅惆娴淖匾鹿に嚻穫涫芫频?、農(nóng)莊經(jīng)營者喜愛,每年都銷出近百件。”李樹文說。
火木本相克,但是在匠人的巧手中,火成了鍛造棕衣的神來之筆。點燃棕絲尾料,迅速用火在棕衣上輕撫,宛若太極拳法,火燎棕刺,彌漫棕香,遂成棕衣
但僅靠制作工藝品還不夠,李樹文偶然發(fā)現(xiàn)寺院里的棉質拜墊容易失去彈性,便推銷自己做的棕制拜墊。經(jīng)久耐用、防潮防爛的高性價比棕制拜墊很快為人所知,口耳相傳,大批訂單找上門來?!拔覀兊漠a(chǎn)品主要銷往廣東、江西、河南、四川的宗教場所,一年可賣出好幾千件?!崩顦湮恼f。
出生在棕衣世家的李樹文是編織蓑衣的高手,他努力迎合市場。這份執(zhí)著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政府為他搭建各種展示平臺。
李樹文的母親將棕絲捻成棕線
“連續(xù)兩年,縣里到福州舉辦旅游推介展,都會帶上我們。在福州三坊七巷,很多游客當場購買小棕衣、棕墊,還加購訂單?!崩顦湮拈_心地說。2016年他成為棕衣編制寧德市級非遺傳承人,縣文旅局還在鯉魚溪景區(qū)民俗館為他留了個展位。
如今,李樹文的棕藝產(chǎn)品種類繁多,小到洗茶具的棕刷、棕掃帚,大到民宿酒店的棕包沙發(fā)或裝飾品。棕藝產(chǎn)品一年可銷售近萬件,產(chǎn)值達到了30多萬元。
現(xiàn)年85歲的李樹文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他執(zhí)著地守候著棕藝,并傳授給子孫后代
李樹文指導小弟縫制棕片
市場的成功運作,助推了傳統(tǒng)棕藝的發(fā)展,也促成仕本村一些村民重新拾起了老本行?!澳壳?,村里有5戶農(nóng)民和我一起合作棕藝,父親、哥哥也在幫忙?!崩顦湮念H為自豪?!案赣H寶刀未老,他一周也能做五六個棕墊?!本瓦B12歲的兒子,也在“觀摩學習”。李樹文滿懷信心地說:“我不指望孩子以后靠棕藝謀生,但祖?zhèn)魇止に嚤仨氁淮貍鞒邢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