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建三農網三明7月9日訊( 方芳) 2017年12月,卓鋒錦作為省派第五批駐村第一書記奔赴三明清流開展駐村工作。從海邊城市到山區(qū)鄉(xiāng)村,作為85后的“三門”干部,卓鋒錦對農村的印象是模糊的。但他滿懷信心,牢記“激情、和諧、規(guī)范、快捷”八字工作作風,帶著組織的使命、領導同事的叮囑與家人的期望,一心扎進了鄉(xiāng)村的懷抱中。
卓鋒錦(左一)入戶關心慰問90歲老人
黨建引領,提振戰(zhàn)力
初到鄉(xiāng)村,面對一張張陌生的臉龐,卓鋒錦戴上黨徽,手拿本子和筆,挨家挨戶,細細走訪,落實戶情調查。在掌握各自然村、各村民小組基本情況的同時,他注重對黨員和村干部的深入了解,馬上形成支部黨員及村干部花名冊。漸漸地,原本陌生的臉龐慢慢熟絡起來,通過入戶走訪,拉近了第一書記與村民的之間距離,也讓群眾了解認識了這位省城來的戴著黨徽上家門的駐村書記,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小卓書記。
經入戶調查,卓鋒錦發(fā)現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青壯年人群外出或務工或求學。村支部黨員38名中有14名是流動黨員,且大都是高學歷的年輕黨員,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黨員,其中80歲以上的老黨員就有5名。支部黨員和村干部年齡結構偏老化,組織力和戰(zhàn)斗力都較為薄弱。如何提振黨支部的戰(zhàn)斗力和村干部的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氣神,成為擺在卓鋒錦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在掌握了村情實際后,駐村后的第一次支部黨員大會便緊鑼密鼓地提上議事日程。會上,卓鋒錦詳細地向黨員們反饋了近期走訪的情況,分析了支部存在的問題,指出了今后支部工作的方向,同時認真記錄黨員們的意見和要求。第一次黨員大會在一片熱烈和諧的氛圍中圓滿召開。會后全體人員留下了第一張支部黨員干部全家福,開啟了齊心協力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新篇章。
第一次黨員大會后集體合影
針對村里存在的問題,卓鋒錦認真梳理,召開支委會和兩委會,研究部署相關工作,能夠落實的馬上解決,暫時無法協調的形成材料向上級黨委政府報告。為了提升支部班子工作能力,他嚴格按照“三會一課”制度,落實落細各項黨內生活;加強支部宣傳教育陣地建設,修繕了黨員活動中心,讓黨員集中活動更有保障;帶領班子成員和黨員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現場感受革命先烈戰(zhàn)斗精神,追思革命先烈英勇事跡,引導黨員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每周三組織班子成員學習黨務知識和政策法規(guī),提升為民服務的業(yè)務技能;組織班子成員間談心談話,暢所欲言,同時指出不足,形成整改清單,認真對照落實;開展“五比五曬”,敢于亮承諾、曬成績,落實績效考核制度,形成良性競爭,班子成員干事熱情、服務意識、辦事能力均得到提升。2018年恰逢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在黨委政府指導下,伍家坊村平穩(wěn)實現“一肩挑”,90后年輕黨員的加入優(yōu)化了班子人員結構,增強了班子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伍家坊村部外觀,一顆紅星永遠跟黨走
真抓實干,擺脫貧困
“第一書記的主責主業(yè)除了抓好村黨支部工作外,還有一個中心工作就是在習總書記的指揮下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弊夸h錦明確工作重點,真抓實干,認真謀劃布局,為整村脫貧工作殫精竭慮。
村里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情況不一,如何幫助他們脫貧成為他心里一直琢磨著的事。他積極對接上級政策,因戶施策,精準扶貧。退伍軍人張新福一家5口人,為治療女兒的腦癱欠下債務,一貧如洗。卓鋒錦聯系了北坑鎢礦,介紹張新福到鎢礦就近上班,酬勞計件,月收入達3-4千元;又介紹其愛人到三明南方水泥廠就近工作;為他女兒對接了重度殘疾保障機制,爭取護理補貼;還為他爭取異地搬遷資金7.8萬元?,F在,張新福一家債務慢慢清還,新房蓋起來了,日子也漸漸好了起來。單身漢余遠能一家兩口人,年老的母親一人需要靠他撫養(yǎng)。原本游手好閑的他,在卓鋒錦幾次三番的動員下,終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在綜合考慮了其家庭情況后,村里扶持他開展草莓種植和采摘,把草莓種植技術送到田間,對接金融貼息貸款3萬元,幫助解決銷售渠道。如今,余遠能靠著黨的好政策和自己的思想轉變,日子也紅火了起來,新建的兩個大棚出產的草莓不僅品質好,而且銷量佳,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脫貧示范戶。85后邱澤祥一家6口人,兩位老人年老體弱,又罹患疾病需要照料;妻子間歇性精神疾病,需要有人定點看護;兩個兒子在嵩溪鎮(zhèn)上就讀,家校距離遠需要接送。卓鋒錦為他爭取了花卉種植政策,扶持他種植非洲菊,為他申請免息貸款5萬元,并請來花卉種植專家,為他聯系鮮花銷售渠道,提供“一條龍”扶貧服務。2018年,小邱一家靠4畝多的花地順利脫貧,今年他盤算著再擴大種植面積。
除了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關心,卓鋒錦時刻不忘村里的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優(yōu)撫對象以及獨居老人,時常到他們家里走訪,帶去黨委政府的慰問。為此,他制定了村干部包組到位制度,落實村干部定期到困難家庭幫扶,保障特殊群體的生產生活。
為發(fā)展村集體經濟,卓鋒錦對接清流縣發(fā)改委和扶貧辦,落地70萬千瓦光伏發(fā)電項目,增加村財6萬元;對接村企協作項目,與北坑鎢礦和清流大酒店合作,入股兩家企業(yè),實現每年分紅10萬元;將縣扶貧資金50萬入股信用社,年分紅2.5萬。
開源節(jié)流、精打細算,在卓鋒錦的推動下,2018年底伍家坊村實現整村脫貧,村經營性收入突破10萬元,比2017年翻了三番。
穩(wěn)扎穩(wěn)打,振興在望
“要保障群眾和村集體不返貧,只有謀劃好造血產業(yè),這才是實現脫貧致富、走向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點?!泵鎸γ撠毘晒?,卓鋒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鄉(xiāng)村振興上來。
“鄉(xiāng)村振興的基礎是硬件環(huán)境的提升?!弊夸h錦以“村內組為中心,7個小組共同提升”為思路,制定了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總規(guī)劃,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水平:修建了村內組中心公園,讓群眾農閑時有新的活動園地;修繕了北坑組井下橋,拓寬了老寨組至農科村連接機耕橋,便利了農戶的生產生活;修繕了老寨河邊路,為群眾外出接送孩子添加保障;啟動安全飲水工程,修建沉淀凈水池,鋪設自來水管道,確保飲水安全。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改善了伍家坊村的環(huán)境,儼然一個和諧、秀美的新時代農村。
伍家坊村村內組遠景
沒有造血產業(yè),就沒有鄉(xiāng)村振興。卓鋒錦根據伍家坊村特點,圍繞清流縣鮮切花(非洲菊)、豆腐皮、清流溪魚和黃羊四大地標品牌,著力打造特色產業(yè)。爭取農業(yè)補貼項目,建設30畝花卉大棚,鼓勵農戶租賃,帶動農戶種植非洲菊,在村財增收的同時,農戶也實現盈利,進一步壯大伍家坊鮮切花種植產業(yè);多村捆綁投資200多萬元建設豆腐皮生產線,打造集觀光、體驗、生產、教學于一體的多功能生產車間,形成豆腐皮特色文化宣傳陣地,展示豆腐皮特色文化同時實現村財增收,進一步發(fā)掘伍家坊豆腐皮制作潛力;對接畜牧水產局落實標準化淡水養(yǎng)殖池建設,鼓勵養(yǎng)殖大戶發(fā)展高品質淡水魚養(yǎng)殖,挖掘清流溪魚魚苗育種基地建設條件,進一步打造伍家坊清流溪魚養(yǎng)殖品牌;支持黨員干部帶頭養(yǎng)殖黃羊,設計建設黃羊養(yǎng)殖中心,規(guī)劃無公害草場,進一步推進伍家坊黃羊養(yǎng)殖深度。
有人問起村里產業(yè)為什么要做得這么雜,卓鋒錦擺擺手說,這不是雜,這叫全面。“因為伍家坊村在四大地標品牌產業(yè)發(fā)展中基礎很好,農戶又勤勞肯干,全面發(fā)展既能分擔風險,又能給農戶營造個性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發(fā)展路子,打好這四張牌,才是拓寬造血產業(yè),實現特色產業(yè)興旺的可持續(xù)之路?!弊夸h錦饒有信心地說。
為助力特色產業(yè)發(fā)展,卓鋒錦鼓勵種養(yǎng)殖大戶外出培訓,推薦貧困戶參加“雨露計劃”,村集體支持新型職業(yè)農民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爭取人力部門、組織部門給予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培訓教育、樹立典型;組織返鄉(xiāng)大學生強強聯手,推進鄉(xiāng)村旅游落地,開展農特產品生產銷售;同時培育新型電商人才、物流人才,通過“互聯網+鄉(xiāng)村特色”,打造新型職業(yè)農民團隊。
駐村工作緊張而充實,踐行“八字作風”時,卓鋒錦常感時間不夠用。在落細具體工作的同時,他又一手打造伍家坊村各項工作制度?!榜v村時間是有限的,但如果把制度規(guī)范起來,把班子和年輕人培養(yǎng)起來,那今后的伍家坊村就如同插上一雙騰飛的翅膀,在新時代新征程里有一番新作為。”卓鋒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