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穿過漳州市龍文區(qū)郭坑鎮(zhèn)洛濱村的河濱綠帶,漫步于村里寬敞干凈蜿蜒的瀝青路上,兩側(cè)三角梅、美人蕉等開得正旺,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田園畫卷在眼前漸次展開。行至一拐彎處時,邁著大步、哼著小曲的村民楊炳福引起了的注意,只見他提著袋花菜,拐入了洛濱村黨群服務中心,此回前來,他是來“算賬”的。
洛濱村風景美如畫
“寶興、默超,找你們‘算賬’來咯?!眲?cè)腴T,楊炳福見著市住建局駐洛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蔡默超和村黨支部書記鄭寶興便開門見山地說道,“去年村兩委不僅帶我們種黃秋葵,增了收,還大力推行移風易俗,這讓跟黨走的我們嘗了甜頭。順道問問,今年是否還有啥新項目呢?”
原來,在洛濱村,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個一畝三分地,多數(shù)以種植苦瓜、花菜等收益較低的蔬菜為主。去年3月的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村兩委拍著胸脯向大伙介紹起了黃秋葵。而后,更是帶領(lǐng)著40多戶村民一同走上了種植黃秋葵之路,下田地、論方法、請專家,自去年5月開始收成直至11月,這一季,大伙平均每畝收入兩萬五,而楊炳福是其中之一。
鄭寶興和蔡默超聽罷,“噗嗤”一下沒忍住笑開了,鄭寶興拉著楊炳福坐定,拍著他的大腿說,“新項目有,放心,過兩天就召集大伙來說說,倒是這賬,還真想聽你算算?!?/p>
“去年大半年,兩畝五的黃秋葵便收成6萬多元,比之前瞎種的果蔬要好得多咯?!睏畋]p拍著鄭寶興的手背說道。
錢袋子進來的多了,出去的少了。“以前,紅白喜事都在攀比,搞得有些村民都沒錢買肥料,有的還借貸來揮霍,大伙苦不堪言。”楊炳福說出了洛濱村全村人的心聲,如今移風易俗新風吹進了洛濱村,大伙也從中受益。
本月初,楊炳福的侄子楊順強結(jié)婚,婚禮事宜均由他操辦,采用了操辦喜事的新規(guī),將婚桌人數(shù)從原本的8人改為10人,人數(shù)增加,菜量未變,仍然每桌還都有剩余。
“這一場婚禮辦下來,節(jié)省了9桌的菜金,這可是實打?qū)嵉?萬多塊錢啊?!睏畋<殧?shù)著這一年里,紅白喜事等各類事宜采用新規(guī)后所節(jié)約下的錢,越數(shù)越帶勁,而鄭寶興和蔡默超則在一旁聽得滿心歡喜。
“這樣辦事,才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好作風嘛。”鄭寶興說道,除喜事外,去年至今,全村簡辦的18場喪事,僅職業(yè)樂隊等,就節(jié)省約9萬余元。算完了賬,楊炳福又哼上小曲,回家去了。
“善事父母曰孝,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村里兩孩童邊嬉戲邊誦讀著隨處可見的孝廉文化墻上的文字,給這安靜祥和、美麗又有內(nèi)涵的小村子,添上了幾分熱鬧,而遠處,村民們散步的影子也被落日拉得好長、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