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坊七巷風雨廊演出京劇《武家坡》選段。
將戲曲和現(xiàn)代元素相結(jié)合,推動古老戲曲活態(tài)傳承,把閩劇搬進咖啡廳、書屋和古式院落,讓年輕人近距離感受閩劇魅力。
傳承400多年的閩劇,是現(xiàn)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和念白的戲曲劇種,2006年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今天,如何才能讓閩劇留得下、傳得開、唱得響?
演出過程中與市民進行戲曲互動。
為喚起更多人對戲曲文化的熱愛與認同,我省首家聚焦戲曲藝術(shù)的工作坊——儒林有戲,堅持移小步不換大形,在保留老一輩藝術(shù)家們留下的經(jīng)典的財富基礎上,選擇到年輕人愛去的咖啡廳、書屋和古式院落等場所進行演出,讓人們更直觀地感受戲曲的美與風雅。
“明萬歷年間,閩劇創(chuàng)始人曹學佺在福州成立最初的班社‘儒林班’。這是一個士大夫的家班,沒有一絲市儈氣息,上演的都是‘文人戲’。這種具有儒者本色的風格正是我們想回歸的,所以工作坊就取名‘儒林有戲’?!薄叭辶钟袘颉眲?chuàng)始人林特說,他們不斷探索戲曲傳承創(chuàng)新之道,在與年輕觀眾的不斷碰撞中,漸漸做活“戲曲+”。
庭院開放式演出
“除夕夜風雪天,家家戶戶忙過年。可憐我王漢喜,窮無柴米缺油鹽。大年下四方難討飯,奉母命岳家去借年……”5月6日,福州南后街風雨廊,閩劇經(jīng)典傳統(tǒng)劇目《借年》一開唱,清新典雅的風格和優(yōu)美流暢的唱詞,頓時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駐足觀看。
這場人氣頗高的閩劇快閃,演出團隊正是“儒林有戲”。
演出結(jié)束,杭州游客梁小茹高興地說:“第一次游三坊七巷,就碰上獨具創(chuàng)意的閩劇快閃,不虛此行!”
梁小茹的朋友林藝芳則是地道的福州人,她說:“以這種方式聽閩劇還是第一次,意猶未盡,還想再聽?!?/p>
林特告訴,《借年》是享有閩劇“三小”之稱的表演藝術(shù)家劉小琴親授的?!爸赃x擇在三坊七巷舉行快閃活動,是因為這里人流量大,可以讓更多人近距離地感受閩劇魅力,讓大家記住閩劇、愛上閩劇?!?/p>
“儒林有戲”的這種去舞臺化演出模式,被稱為“庭院開放式演出”。
“為了更好地貼近年輕的觀眾,我們秉承‘移步不換形’的理念,到人們經(jīng)常去的咖啡廳、書屋、古式院落、廳堂等場所進行演出。因為是近距離演出,演員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發(fā)生在觀眾身邊,所以我們在妝面、服裝、表演等方面都努力做到細膩和精致?!绷痔卣f,演出過程中,他們還舍棄麥克風,堅持用原聲呈現(xiàn)戲曲本來的面目。
盡管如此,許多年輕人還是看不太懂閩劇,文學化的言辭、陌生的故事背景、古老的福州話、唱腔中的變聲,都對聽戲造成很大阻礙。林特發(fā)現(xiàn),他們愿意進來看,要么覺得扮相好看,要么想感受一下戲曲氛圍,還有的就是拍個照發(fā)朋友圈。
怎樣才能讓大家看得懂戲?
改用“說”的方式!“我充當主講人,變‘演戲’為‘說戲’,伴隨鋼琴或笛子的旋律,像詩朗誦一樣,把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起承轉(zhuǎn)合交代清楚,說一段唱一段,將觀眾帶入戲曲的情境。演出后,與觀眾進行互動,讓大家過一把戲曲癮?!绷痔卣f。
愿成為當代“儒伶”
林特表演閩劇《周仁獻嫂》。
現(xiàn)年31歲的林特,斯斯文文,看上去比實際年齡還要小??伤c閩劇結(jié)緣已整整20年。
“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但那時對閩劇并不是很了解。叔公帶我看閩劇班畢業(yè)生的匯報演出《楊門女將》,只是覺得舞臺上的演員扮相華麗驚艷、武打橋段有趣熱鬧?!绷痔鼗貞浾f,1999年小學畢業(yè)時,長輩希望他能學一門手藝,加之學戲就業(yè)面寬,可以發(fā)展為樂手、導演、老師等,并不局限于單純的演員,于是,他就參加了福州市閩劇班閩劇表演專業(yè)的招考。
那屆學生一共招了60人,男女各半,是閩劇表演專業(yè)招得最多的一批。“報名者當中,有許多是閩劇班老師親自到各個小學挑選出來的。我就是從那時起進入這一行的?!绷痔卣f。
閩劇學起來并不容易。林特告訴,成角的想法每個人都有,但戲曲這個行當,外表看很光鮮亮麗,背后卻要付出很多。
2005年,從福州市閩劇班畢業(yè)后,林特進入學校劇團,走上表演舞臺。不過,他第一個月的工資僅500元。這也是很多同學最終改行的重要原因。
“爸媽當時問我:你是想把演戲當成事業(yè)還是賺錢的工具?如果是前者,錢多錢少,都是其次??梢坏┓艞壛耍朐僦匦率捌饋?,可就難了。”林特說,“幸運的是,我堅持了下來。如果再選擇一次,我還選演戲,因為有些東西讓我割舍不下,我愿意為此而努力,想試一試,走下去?!?/p>
四年后,林特進入福州市藝術(shù)學校當老師,開始系統(tǒng)地研究閩劇。在這一過程中,他常常感到有心無力,很想繼續(xù)深造。
很快,機會來了。2012年,中國戲曲學院開設“多劇種”辦學模式,在全國招收36人。競爭很激烈,基本功過硬的林特如愿入圍。大學四年,他不斷地與來自各地的戲曲演員相互切磋,戲路越來越寬。
林特大學畢業(yè)后回到福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同事林雋永、陳菲一起,籌備“儒林有戲”戲曲工作坊。
“創(chuàng)立‘儒林有戲’的初衷,是想喚起更多福州人對閩劇文化的熱愛與認同?!绷痔卣f,“儒林的‘林’與伶人的‘伶’發(fā)音很相似,我們的目標是成為當代的‘儒伶’,做一個有文化有深度有內(nèi)涵的戲曲工作者。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戲曲這份陳釀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因為讓經(jīng)典重生才是對傳統(tǒng)最好的致敬?!?/p>
努力做活“戲曲+”
2016年底,兼具戲曲演出、培訓和攝影功能的“儒林有戲”正式與觀眾見面。沒有揭幕儀式,沒有邀請嘉賓,只有一場精心準備的戲曲大餐。
第一次演出,也是林特印象最深的一次?!拔耶敃r很緊張,因為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歡這種演出風格?!?/p>
演出結(jié)束后,林特收到一位觀眾發(fā)來的短信,上面寫道:“你們今晚的演出不僅給我?guī)砻赖南硎?,更把我的心帶到了很遠很遠,給現(xiàn)代都市人以精神撫慰,讓我們反觀內(nèi)心,尋找人生的真諦?!?/p>
這段話,林特至今還保留著。他說:“這不僅是一種肯定,更是鼓勵!我們也將創(chuàng)造出更多精致的作品奉獻給大家?!?/p>
戲曲是一門很有魅力的傳統(tǒng)藝術(shù),找什么樣的題材和唱段,才能讓年輕人喜歡看、喜歡聽?三個合作伙伴經(jīng)常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一番摸索之后,他們嘗試打破多劇種間的隔閡,將昆曲、京劇乃至民謠元素與閩劇融入一臺演出,努力做活“戲曲+”。
2017年5月,“儒林有戲”與本土的民謠樂隊“零點四六”共同奉獻了名為“長相思·戲與歌”的音樂會。他們將民謠融合在戲曲古典的唱腔里,用全新的編曲和多元的演繹,帶領(lǐng)大家聆聽“從前慢”的詩意。
今年4月,“儒林有戲”攜手大夢書屋,為書友帶來紀念張國榮戲曲音樂會——“霸王別姬·故人歸來”。他們將電影《霸王別姬》與京劇《霸王別姬》結(jié)合起來進行完美演繹,博得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儒林有戲”推出的“浮春若夢·戲曲分享會”,結(jié)合了閩劇、昆曲、京劇、越劇、黃梅戲等眾多經(jīng)典唱段,通過詩朗誦的方式將戲曲中的故事娓娓道來。
“儒林有戲”創(chuàng)辦兩年多,做了80多場活動。每次演出結(jié)束,大家的反響都不錯。不過,很多人看到他們將戲曲和現(xiàn)代元素相結(jié)合,時常會問,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林特的看法是:“我們并不是把戲曲推廣作為盈利噱頭,而是為了擴大戲曲受眾的圈子,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p>
聊起今后的打算,林特說,想做好當下,一步步踏踏實實地前進?!敖衲?月,‘儒林有戲’將會有新的戲曲推廣項目——《戲趣》課堂,讓大家在趣味中跟我們學戲曲。希望更多人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中幸福地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