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大勤師傅在用竹篾片穿插加固筐邊。
位于天馬山北麓的德化縣三班鎮(zhèn)錦山村,是德化著名的竹編村。日前,筆者來到錦山村,感受竹編工藝,傾聽竹編人家的酸甜苦辣。
61歲的老竹編師傅莊大勤,15歲便跟隨父親學竹編。他告訴筆者,劈篾均勻是基本功,厚薄有嚴格要求,這樣竹器才密不漏水。竹編產品能夠耐干燥,不變形,耐水可清洗。有破竹、烤色、去節(jié)、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使用的工具有墊翹、劍門、快刀、篾刀、刮刀、堯刨、鏟勺等。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使編出的圖案花色有所變化。
竹編老師傅莊光考邊編制竹器邊和筆者攀談。莊光考說,二三十年前,錦山村家家戶戶做竹編,竹編業(yè)曾經是錦山村村民的主要副業(yè)收入。農閑之余,家家戶戶編制竹器,有籮、筐、簟、簾、帽、籃、罐、盒、盤等常用的生產和生活用品。由于竹編耗時耗工,村里原有的藝人如今都紛紛改從他業(yè),年輕人嫌它難學且收入少,不愿傳承老手藝。
莊光考一直認為,竹編耐用,無污染,肯定還有不少人喜歡。他要守著這門世代相傳的老手藝。
錦山村主任莊朝暉說,錦山竹編有數(shù)百年傳承歷史,一代接一代人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新中國成立后,錦山竹編手工技藝得到充分發(fā)展,村里成立了竹編合作社。德化是瓷都,盛產陶瓷,長期以來都用竹筐包裝瓷器。錦山的竹篾筐曾經銷路看好,供不應求。如今,瓷器包裝多用紙箱。
日前,錦山村在村部創(chuàng)辦錦山竹編展館,籌建竹編工場,扶植新人,導入電商平臺,希望能讓錦山這個古老的竹編村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