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建三農網(wǎng)8月3日城廂訊(彭弈程) “教育這些被幫助的貧困孩子,要懷著感恩的心努力奮斗,長大后就會成為幫助別人的人。這種正能量的持續(xù)傳遞,才是真正的精準教育扶貧。”駐村第一書記趙海濱深情地說道。
駐村第一書記趙海濱在臺風前巡查徑里水庫
駐村以來,趙海濱通過實施資金、物質、產業(yè)、項目等精準扶貧措施,推進徑里村的幸福家園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給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然而,隨著駐村的深入,趙海濱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上的“貧瘠”卻成了精準扶貧的一大“軟肋”。
與上級領導及相關部門現(xiàn)場調研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并謀劃本村的生態(tài)休閑旅游
精準扶貧,教育先行。為早日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駐村第一書記趙海濱的帶領下,徑里村從教育扶貧抓起,幫助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讓全村老百姓認識到必須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未來、根除貧困。
為充分發(fā)揮村兩委在脫貧攻堅中的“火車頭”作用,半年來趙海濱帶動村兩委積極完善責任體系和幫扶機制,認真做好義務教育“兜底”,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契機,在實踐中大力宣傳學習如何通過教育扶貧來“扶志、扶智”,幫助村兩委意識到教育扶貧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所發(fā)揮的重要意義,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村兩委對教育扶貧的認知和共識。
在趙海濱的帶領下,一方面,村兩委堅持扶貧政策宣傳,助力群眾家長智力脫貧,引導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給孩子樹立榜樣。另一方面,村兩委和本村小學老師分別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孩子建立一對一幫扶對子,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培養(yǎng)孩子樂觀進取的心態(tài)。發(fā)揮“小手牽大手”的作用,以學校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知識和現(xiàn)代化觀念來影響其父母,確保教育扶貧取得實效。在大家的努力下,今年徑里村有四名高考學生上了本一、本二線,其中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一位女孩以全鎮(zhèn)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同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中,趙海濱緊緊依靠派出單位——福建海事局集體的智力優(yōu)勢,組織海事青年志愿者隊伍進村開展“安全知識進校園”和“六一”獻愛心活動,選拔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參加全省航海夏令營活動,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
帶領海事青年志愿者,聯(lián)合莆田陽光假日酒店開展六一獻愛心活動
除了激發(fā)全村教育扶貧的內生動力,趙海濱還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積極營造良好的扶貧氛圍。他邀請了莆田學院學生到徑里村開展“課堂扶貧”,聯(lián)合“愛心企業(yè)”——莆田市陽關假日大酒店開展獻愛心活動,贈送學習用具、體育用品等,讓孩子們備感溫暖。
與莆田學院師生在徑里村小學開展扶貧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