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結束后,北大廳“部長通道”開啟,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回答提問時表示,文化部正聯(lián)合其他部委實施戲劇“進鄉(xiāng)村”工程,要保證每年為每個行政村送一場戲。
我國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承載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雒樹剛表示,做好文化遺產工作,核心要圍繞“保護利用”四個字。近年來,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擁有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原則,已落實全國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責任。對保護文物失責的,必須追責。2017年,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發(fā)生6起火災,共處理23名黨政干部。同年,北京針對十三陵文物被盜案追究了17名責任人,其中包括6名局級干部。
“見人見物見生活”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精神。雒樹剛表示,要對一些后繼乏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式保護,把老藝人的技藝記錄下來,同時抓緊培養(yǎng)青年傳承人,以避免“人亡技失”的情況。
雒樹剛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活于民間,死于廟堂”。所以要進行生產性保護,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時代,融入生活”,與群眾的生產生活相結合。近年來文化部積極組織“文化遺產活起來”的活動,讓群眾“零門檻、無障礙”地接觸到文化遺產,并積極推動傳統(tǒng)戲劇普及。據(jù)介紹,文化部正聯(lián)合其他部委實施傳統(tǒng)戲劇“進校園”“進鄉(xiāng)村”工程,要保證大中小學的學生每年至少看一場戲,保證每年為每個行政村送一場戲。通過這種形式,“使我們的文化遺產既要保護好,又要活起來,讓文化遺產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宾脴鋭傉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