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面海的地理環(huán)境、燦爛多元的八閩文化,造就了我省文物“金色名片”,燦若星辰。
“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绷暯娇倳浽陂}工作期間,對文物保護極為重視,給福建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省文化部門沿襲傳統(tǒng)惜之、愛之,從普查、挖掘,到館藏、申遺,不斷開創(chuàng)文物工作新局面,為推進文化強省,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聚集強大的文化力量。
全力推進申遺工作
2月23日,我省召開全省文物工作會議。走出會議室,履新不久的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感到任重道遠,同時也難掩激動的心情——“文物工作的春天來了!”
這是我省有史以來最高規(guī)格的文物工作會議,尤權書記、于偉國省長做出批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高翔在會上對文物保護利用提出新要求。與文物打了20多年交道后改做宣傳工作,新近重返文物隊伍的傅柒生,盤算著如何將這張“金色名片”擦得更亮。
全力推進申遺,是當前我省文化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2月1日,“福建鼓浪嶼”申遺文本送達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中心。時隔一年,“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文本也成功送交。“這是我省兩大文化品牌,若申遺成功,代表著國際對于福建文化的認同。”傅柒生說。
除送交申遺文本,遺產地歷史環(huán)境整治、建立遺產地監(jiān)測中心、拍制申遺專題片、培訓英文講解員……一項項工作緊鑼密鼓地推進,同時也匯集起各方力量。
讓文物“活”起來
“申遺,不是目的,而是為文物拿下一張‘保護符’?!边@句話,在我省文化系統(tǒng)常有聽到。保護文物,先得摸清“家底”,才能牢牢守住安全底線。
被稱作“國寶大調查”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歷時四年,終于在去年交上答卷。福建博物院作為先進集體完成18.1萬件文物藏品普查,登錄藏品數(shù)據(jù)15.6萬條、文物藏品照片138萬張。
福建博物院院長吳志躍透露,今年“5·18”世界博物館日,公眾可在“八閩萃止——福建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看到這些考古成果。
“讓文物‘活’起來,才能讓更多人懂得它的價值!”吳志躍說,如何點燃文物利用的創(chuàng)意,講好文物故事,也是省博工作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