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30日,福建農林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傳鄉(xiāng)土文脈,筑善治根基”實踐隊一行十人奔赴福州市永泰縣同安鎮(zhèn),通過探訪歷史古跡與開展童趣課堂,深入挖掘鄉(xiāng)土文化內涵,助力鄉(xiāng)村文化振興。
實踐隊參觀九座寺
29日,實踐隊先后探訪了西安村九座寺和余潛士故居,感受歷史與文化的厚重。在九座寺,隊員們聆聽當地老人講述這座古寺廟的歷史。九座寺分為上下兩座,上座為正殿,墻壁上繪有雅致的古畫,寺內還保留著僧人居住的房間。隊員還了解到,該寺廟還是一處紅色文物遺址,原閩贛省委書記鐘循仁、蘇維埃主席楊道民在紫山兵敗后,曾在此得到村民與僧眾的掩護與救治。
余潛士故居
隨后,實踐隊來到余潛士故居。這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陳列著詳實的史料和古樸的生活器物,展現了余潛士作為福建著名理學家、思想家的一生。隊員們認真研讀他的事跡,感悟其“耕讀傳家”的理念和修身齊家的人文精神。
實踐隊隊員李道偉進行文化宣講
30日,實踐隊走進同安鎮(zhèn)幼兒教育機構,通過文化宣講和互動游戲,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傳承活動。隊員李道偉以春節(jié)習俗為例,生動講解了文化傳承的意義,鼓勵孩子們守護“文化寶藏”。
孩子們積極參與看圖猜成語游戲
在“看圖猜成語”和“耳語傳話接力賽”中,孩子們化身“小偵探”,積極思考“藕斷絲連”“半壁江山”等成語的寓意,并通過游戲直觀感受到文化傳承中信息流失的挑戰(zhàn)。手工制作環(huán)節(jié)中,隊員們將傳統(tǒng)手工藝與現代環(huán)保理念結合,帶領孩子們用廢舊水果網制作創(chuàng)意花卉,傳遞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實踐隊還教唱歌曲《小美滿》并編排手勢舞。孩子們跟隨旋律邊唱邊跳,用稚嫩的表演詮釋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安鎮(zhèn)社工稱贊道:“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在玩中感受文化魅力,非常有意義?!?/p>
實踐隊隊員指導孩子們學習手勢舞
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實踐隊通過探訪古跡與開展文化教育,不僅加深了對鄉(xiāng)土文化的理解,也為當地孩子們播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隊員們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將始終牢記責任擔當,為傳承鄉(xiāng)土文脈、筑牢善治根基貢獻青春力量。(施怡萍 夏文欣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