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等多種鳥類進入繁育季。在植被豐茂的福建長樂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可以看到不少大鳥帶著鳥寶寶們覓食、嬉戲。
白頭鵯。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供圖
斑嘴鴨雛鳥排成一隊。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供圖
斑嘴鴨雛鳥排成一隊。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供圖
正在“帶娃”的黑翅長腳鷸。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供圖
中華鳳頭燕鷗叼著魚給配偶“送禮物”。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供圖
中華鳳頭燕鷗互相梳理羽毛。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供圖
在濕地,黑翅長腳鷸帶著還沒腿高的雛鳥在淺水區(qū)覓食、嬉戲;斑嘴鴨寶寶排著隊跟隨親鳥東奔西走;小黑翅鳶已開始獨自探索周圍的環(huán)境;還有毛茸茸、懵懵懂懂的黑水雞、白胸苦惡鳥幼崽,好奇地觀察這個多彩的世界。
另一邊,中華鳳頭燕鷗追著“心上鳥”喂魚;大鳳頭燕鷗陶醉在甜蜜的舞蹈中;白額燕鷗夫婦輪流趴窩孵蛋;環(huán)頸鸻雛鳥在砂礫與淺草間徘徊,遠處的親鳥在高地上警惕地瞭望守護……灘涂上一片生機勃勃的“甜蜜”景象。
閩江河口濕地上群鳥翔集。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供圖
閩江河口濕地上群鳥翔集。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供圖
據介紹,中華鳳頭燕鷗和大鳳頭燕鷗的繁殖期為每年4月到8月,其混合繁殖群在4月往北遷徙至繁殖地,開始求偶、配對、筑巢準備產卵。5月,整個繁殖群進入繁殖期,大部分會在上旬完成配對筑巢,中下旬開始產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孵化。7月中旬,早期孵化的幼鳥飛羽長齊,開始練習飛行,8月中下旬跟隨親鳥陸續(xù)離開繁殖地。
黑翅長腳鷸的繁殖期為每年5月至7月。其體長約37厘米,特征為細長的嘴黑色,兩翼黑,長長的腿紅色,體羽白,主要以軟體動物、蝦、甲殼類、環(huán)節(jié)動物、昆蟲,以及小魚和蝌蚪等為食。
黑水雞的繁殖期為每年4月至7月。雌雄成對單獨繁殖,有時也成松散的小群集中在一個葦塘中繁殖,巢間距最近為1米至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