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CCTV-13《新聞直播間》、CCTV-2財經頻道播出《閩江河口濕地迎來候鳥遷徙季》《福建福州:閩江河口濕地迎來首批冬候鳥》,觀眾從節(jié)目中領略到閩江河口濕地美麗的風光,直觀感受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近期,閩江河口濕地迎來首批冬候鳥,先期抵達的越冬候鳥種類已接近90種,數(shù)量近萬只,有赤頸鴨、斑嘴鴨、豆雁、灰雁等雁鴨類水鳥,三趾濱鷸、黑腹濱鷸等鸻鷸類水鳥,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也成群現(xiàn)身。
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qū)供圖
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是候鳥的遷徙季,全球候鳥遷徙共有9條線路,其中一條線路是從東亞至澳大利西亞,而閩江河口濕地就處于該線路上,是候鳥遷徙途中停留的重要驛站。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候鳥來到濕地駐足,原先黑臉琵鷺只是從這邊過境,如今這里成了他們重要的越冬地,有的甚至懶得走了,整年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黑臉琵鷺 閩江舟子攝
接下來,以鴻雁、白額雁、小天鵝為代表的雁、天鵝類候鳥,黑嘴鷗、遺鷗等鷗類將于11月來到閩江河口濕地。
閩江舟子 攝
閩江,作為“福建母親河”,蜿蜒千里,跨越山海,帶動了閩江兩岸的經濟發(fā)展,也孕育了歷史悠久的閩都文化與獨特的濕地生態(tài)。
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長樂區(qū)與馬尾區(qū)交界處,與閩江河口自然保護區(qū)相連。2013年,國務院批準閩江河口濕地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20年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2022年8月16日,閩江河口濕地正式成為我國世界遺產預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