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福鼎市8300畝早稻陸續(xù)進入成熟收割期,田間地頭金浪翻滾、機聲隆隆,各鄉(xiāng)鎮(zhèn)組織種糧大戶搶抓晴好天氣,開啟“雙搶”模式,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成熟的水稻。吳小翠 攝
走進店下鎮(zhèn)嵐亭村的早稻田,只見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枝頭,金黃的稻浪在風中搖曳起伏,三臺現代化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水稻被快速收割、脫粒,一氣呵成。
農戶收割水稻。吳小翠 攝
金燦燦的稻谷通過輸送管傾瀉而出,源源不斷地裝滿了一旁等待的運糧車,粉碎后的秸稈則均勻撒回田間,化作天然有機肥,整個流程既高效又環(huán)保。
收割完畢的稻谷放入運糧車。吳小翠 攝
“我今年種植早晚稻總共490畝,收割時間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今明兩天收割完后,準備繼續(xù)第二季的種植?!钡晗骆?zhèn)種植大戶吳克芳告訴記者,今年水稻長勢較好,預估畝產濕谷達到1400斤左右,較往年高百余斤。收割后的稻谷直接進入烘干機,等待糧站來收購。
同時,店下鎮(zhèn)的糧食烘干廠也開足馬力,確保搶收的稻谷能及時烘干儲存,解決農戶晾曬稻谷的后顧之憂。
這份豐收的喜悅,離不開科技與政策的雙重加持。近年來,福鼎市持續(xù)加大農業(yè)投入,通過落實種糧補貼、推廣“稻稻豆輪作”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等舉措,穩(wěn)步提升糧食產能,讓農民在豐收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
從金黃的稻田到烘干車間,從農機的轟鳴到顆粒歸倉,福鼎正以忙碌而有序的“雙搶”節(jié)奏,奏響早稻豐收的協(xié)奏曲。